都言名利不如閒,多少投閒去住山。
今日山僧还不免,人间宁是旧人间。
都言名利不如閒,多少投閒去住山。
今日山僧还不免,人间宁是旧人间。
这首诗名为《僧房感事》,由明代诗人石宝所作。通过简练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名利与闲适生活的深刻思考。
首句“都言名利不如閒”,开篇即点出社会上普遍认为追逐名利不如追求闲适生活的心态。接着,“多少投閒去住山”一句,描绘了人们为了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纷纷选择远离尘嚣,遁入山林的情景。这里“去住山”不仅指实际的地理迁徙,也暗含着心灵归隐之意。
然而,第三句“今日山僧还不免”转折突兀,揭示了即便在看似远离尘世的山中,僧侣们也无法完全摆脱世俗的束缚与忧虑。这句诗反映了即使在修行之地,内心仍可能存有杂念和困扰,体现了人生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最后一句“人间宁是旧人间”则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世事变迁、人心难测的感慨。在诗人看来,即便身处山林之中,也无法真正逃离尘世的纷扰,人间依旧充满了变数与挑战。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转折,展现了诗人对名利与闲适、现实与理想之间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人生困境的深切反思。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吴门白日落,孤妾悲洞房。
徙倚无所归,朔风满罗裳。
昔为春柳阴,今作秋菊黄。
芳景不速尽,愁心与俱长。
逝者魂魄在,九京共徜徉。
粲粲河吐水,萧萧天雨霜。
出门即远道,死生永相望。
桐花散落无消息,开缄犹裹片云湿。
膏腻消尽不复存,剩有红丝惨灰色。
小小幻缘过则休,孰令此孽系心头。
偶然触手同苔石,镜里钗边若可求。
求不得,亦辛切,归火归风乌可说。
凭持一缭漫招魂,野棠飞坠茫茫月。
眼看百物几回新,丝丝飏去未足论。
肌肉已知耕作土,半鬟能保不随尘。
我行邯郸道,意中何恍惚。
艳事并雄图,经秋同一抺。
强问道傍人,无言指空碧。
眼前死复生,头上出还没。
成功启将来,譬马驰一驿。
菁华俄告尽,委掷等遗迹。
余犹虱处裈,故与天机隔。
小儿梦含桃,频向枕边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