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是生前设,魂非死后招。
池台总长夜,薤露岂崇朝。
入梦惊离合,迎神讶动摇。
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
祭是生前设,魂非死后招。
池台总长夜,薤露岂崇朝。
入梦惊离合,迎神讶动摇。
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
这首明代诗人张献翼的《张廉水乞予生祭奇其意而成咏》表达了对生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祭是生前设”揭示了生者对亡者的怀念,即使在生者心中设立祭祀,也是对逝者生前情感的延续。次句“魂非死后招”则暗示灵魂并非单纯依赖死后仪式而存在,可能更强调精神层面的联系。
“池台总长夜”描绘了墓地或祠堂的寂静与永恒,如同长夜一般,暗示死亡后的孤独。而“薤露岂崇朝”引用古人对短暂人生的比喻,以薤露(一种草木上的露珠)象征生命的短暂,暗示人生如晨露般转瞬即逝。
“入梦惊离合”写梦境中的相聚与分离,反映出生者对亡者的深深思念,以及梦境中现实与幻象的交织。接下来,“迎神讶动摇”则表达出对灵魂是否真的能被迎接和动摇的疑惑,流露出对生死神秘性的探索。
最后两句“嗒然如隔世,云臼坐相邀”传达出一种寂寥和恍若隔世的感觉,诗人仿佛与亡者在想象中的云臼(可能指冥界之器)边相邀对话,表达了对生死无常的深深感叹和对亡者的深深怀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生死的主题,既有对生者的哀思,又有对死者灵魂的敬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洞察。
绿暗梨云,红残桃雨,已是殢人天气。
才阴复霁,乍暖还寒,做弄许多春思。
帘外几阵东风,香絮濛濛,湿吹不起。
看苍苔径滑,蕉叶成林,笋痕迸地。
还记取、江国栖迟,愔愔门巷,重碧侵人衣袂。
遥山似沐,新水如烟,不尽画情诗意。
谁道南天,宦游犵鸟蛮花,尽饶姿媚。
只怀人、陌上香车,缓缓可能归未。
野水拖蓝,遥峰叠翠,嫩凉时候,闲人那不登高去。
城阴杜曲,几树枯杨,几层颓壁,当年游处。
橘井苔腥,晓堂雾湿,莫作重阳雨。
话新寒、晚鸦急,客子羁愁添否。良晤。
峭帆乍歇,玉盘虾菜,斟酌南烹,蚁绿鳞红,十觞连举。
只少、绕砌黄花烂漫,空负数声金缕。
拂拂鞭丝,垂垂帽影,行过风潭路。
月上也,恰当,共听荒畦人语。
年少愁如许。叹羁栖、京华倦客,雄文难遇。
广漠寒风吹觱篥,弹铗歌声太苦。
且白眼、看他词赋。
单绞岑牟直入座,拼酒酣、挝碎渔阳鼓。
欹帽影,棹头去。湖山罨画迎人住。
溯空江、白云红叶,一枝柔橹。
归矣家园烧笋熟,五岳胸中平否。
学闭户、读书怀古。
舟过吴门频问讯,是伯鸾、德耀佣舂处。
魂若在,定相语。
莲叶盛。寻幽准约烟艇。
名园深处小池亭,碧筒劝饮。
玉容寂寞扇痕凉,想应绮梦催醒。繁华事,休更省。
栏干几度愁凭。灵梭分得半机云,归来书锦。
翠盘凝露泻珠圆,还疑零落金粉。
澄奁乍启素练净。剩闲鸥、孤照清影。
欲语水仙难认。
又斜阳、艳艳暗催,游兴一镜吟魂,天风冷。
遍青山、画眉声里,欹斜帆叶吹到。
年年暮雨吴船曲,输与者边斜照。歌窈窕。
对如画人儿,依约小红小。低吟侧帽。
正酒被香销,诗襟雪浣,吹竹谱新稿。
乌逢底,钿盒镜奁开晓。听风听水都好。
闲鸥懒作双栖梦,值得鸳鸯一笑。
添懊恼,算如此、江山只合烟波老。底须归早。
想渔具因缘,笛床消息,不羡五湖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