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松崖隐者》
《赠松崖隐者》全文
元 / 于立   形式: 古风

沧江之水清如空,长林沓嶂高巃嵷。

何人于此憩幽寂,白云满地迷行踪。

层崖苍苍如积雪,巨灵手擘芙蓉裂。

苍官须鬣老岁寒,地位清高两孤绝。

根蟠重阴神鬼会,节抱太始冰霜结。

上有六月天风声,下有百尺之玄冰。

门前夜半山月落,子规叫绝烟霏冥。

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

石上薜萝聊可衣,松根茯苓谁与食。

隐君隐君百不忧,子之于世知何求。

栋梁砥柱或见用,万牛回首如山丘。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在松崖之上的隐者的生活环境和心境。开篇以“沧江之水清如空,长林沓嶂高巃嵷”两句,勾勒出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江水清澈,山峦叠嶂,为隐者营造了一个远离尘嚣的宁静世界。接着,“何人于此憩幽寂,白云满地迷行踪”,进一步渲染了隐者的孤独与超脱,白云满地,似乎连行踪都难以寻觅,突显其隐居生活的神秘与自由。

“层崖苍苍如积雪,巨灵手擘芙蓉裂”两句,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岩石的壮丽与险峻,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展现出隐者所处环境的雄伟与壮美。随后,“苍官须鬣老岁寒,地位清高两孤绝”,将松树拟人化,形容其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挺拔坚韧,象征着隐者高尚的品格和独立的人格。

“上有六月天风声,下有百尺之玄冰”两句,进一步展示了隐居环境的极端与严酷,无论是高处的凛冽寒风,还是低处的深藏玄冰,都暗示了隐者生活条件的艰苦,同时也衬托出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门前夜半山月落,子规叫绝烟霏冥”描绘了夜晚山中月落,子规啼鸣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隐喻着隐者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深切感悟。

最后,“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石上薜萝聊可衣,松根茯苓谁与食”四句,直接表达了对隐者生活方式的赞美,将其比作青松和磐石,坚韧不屈,同时又以石上的薜萝和松根的茯苓,隐喻隐者虽身处荒野,却自给自足,生活简朴而自在。

“隐君隐君百不忧,子之于世知何求。栋梁砥柱或见用,万牛回首如山丘”则是对隐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他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即使被世人误解,也无怨无悔。同时,也暗示了隐者可能在关键时刻会被世人所用,展现其深藏不露的智慧与能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居环境的描绘和隐者内心世界的刻画,展现了元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与赞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作者介绍

于立
朝代:元

南康庐山人,字彦成,号虚白子。博学通古今,善谈笑。不求仕进,以诗酒放浪江湖间。有《会稽外史集》。
猜你喜欢

秋斋独对阅张曲江集追和感遇诗八作·其二

黄山飞晚翠,玉水动秋清。

共传终古意,远出四时情。

始知流峙物,长含元化精。

万象殊多妄,惟此见其诚。

(0)

立秋日二首·其二

燕天随夏迈,吴地逐秋来。

万里家何处,四时候几催。

(0)

过细柳营

细柳名传汉尉时,于今柳色戟须眉。

连旌自令风云合,坚壁宁誇介胄奇。

一日师中军礼见,千秋阃外将权知。

我来吊古方徐辔,天子当年不敢驰。

(0)

次临封十咏颂方侯德政·其二

侯治吾封好,风回化日长。

弦歌连里巷,鸡犬静村庄。

相庆多襦裤,谁忧少稻粮。

男耕兼女织,彷佛豳风乡。

(0)

山中

寂寂春眠野梦多,酒醒那识夜如何。

山中惯不闻鸡犬,只是天明鸟便歌。

(0)

春花曲

烟如护架纱,风作并州剪。

一夜尽装成,是谁香泪染。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王镃 何振岱 周是修 仲并 李时勉 俞彦 王松 张家玉 沈遘 袁燮 黄燮清 王士禄 贡奎 郑潜 程洵 傅熊湘 陈方恪 李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