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柳名传汉尉时,于今柳色戟须眉。
连旌自令风云合,坚壁宁誇介胄奇。
一日师中军礼见,千秋阃外将权知。
我来吊古方徐辔,天子当年不敢驰。
细柳名传汉尉时,于今柳色戟须眉。
连旌自令风云合,坚壁宁誇介胄奇。
一日师中军礼见,千秋阃外将权知。
我来吊古方徐辔,天子当年不敢驰。
这首《过细柳营》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通过对历史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对古代军事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感慨。
首句“细柳名传汉尉时”,开篇即点出细柳这一地名的历史渊源,关联到汉代的军事将领,暗示了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的厚重感油然而生。
“于今柳色戟须眉”一句,以自然景观与军事装备并置,柳色象征着和平与生机,而戟与须眉则代表了战争与力量,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连旌自令风云合,坚壁宁誇介胄奇”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军队的严整与威武,连绵的旗帜仿佛能召唤风云,坚固的壁垒无需夸耀其奇特之处,已足以震慑敌人,展现了古代军队的雄壮气势。
“一日师中军礼见,千秋阃外将权知”则通过描述一日之内军队的礼仪与千年之后将军的权力,体现了军事制度的传承与延续,以及对军事领袖地位的尊重。
最后,“我来吊古方徐辔,天子当年不敢驰”两句,诗人亲自来到此地,追思古人,缓缓前行,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天子在此也需谨慎行事,不敢轻率行动,表达了对历史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过细柳营》不仅描绘了历史场景,还蕴含了对军事文化、历史变迁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是一首富有深意的诗作。
春来庭树啼两鸟,秋缸相对眼双凫。
惆怅人生不如物,空房落月照影孤。
君若清尘妾浊水,朱铅久谢形容毁。
一生寂寞绿葱中,十年歌舞青楼里。
窦家少妇鸣锦机,富贵不忘炊扊扅。
古人往往有如此,今人不迨徒相思。
光阴如流君不惜,万恨千愁日应积。
百年身世将何从,不如速化山头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