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来常早起,幽事静中多。
采药行林影,看云坐涧阿。
柴门依水竹,茅屋带烟萝。
却忆随朝者,严城散晓珂。
春来常早起,幽事静中多。
采药行林影,看云坐涧阿。
柴门依水竹,茅屋带烟萝。
却忆随朝者,严城散晓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春日山林图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清晨的独特魅力。
“春来常早起,幽事静中多。”开篇即点明了时间与氛围,春天的早晨,诗人早早醒来,沉浸在一片幽静之中,感受着大自然的微妙变化。这里的“幽事”不仅指自然界的细微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思。
“采药行林影,看云坐涧阿。”接着,诗人通过具体的活动——采药与观云,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内容。在林间行走,药草的香气与光影交织,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坐在山涧旁,仰望云卷云舒,心境也随之变得开阔而宁静。
“柴门依水竹,茅屋带烟萝。”最后两句描绘了居住环境的简朴与和谐。柴门紧邻水竹,茅屋上缠绕着烟萝,这样的生活环境既贴近自然,又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述,也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清晨山林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不是无衣钵,师心酷爱山。
自言行脚好,却厌住庵閒。
野水寒林外,孤云夕照间。
清游何处寺,须寄好碑还。
久谓事当尔,岂意身及之。
避虏连三年,行半天四维。
我非洛豪士,不畏穷谷饥。
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今年奔房州,铁马背后驰。
造物亦恶剧,脱命真毫釐。
南山四程云,布袜傲险巇。
篱间老炙背,无意管安危。
知我是朝士,亦复颦其眉。
呼酒软客脚,菜本濯玉肌。
穷途士易德,欢喜不复辞。
向来贪读书,闭户生白髭。
岂知九州内,有山如此奇。
自宽实不情,老人亦解颐。
投宿恍世外,青灯耿茅茨。
夜半不能眼,涧水鸣声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