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无衣钵,师心酷爱山。
自言行脚好,却厌住庵閒。
野水寒林外,孤云夕照间。
清游何处寺,须寄好碑还。
不是无衣钵,师心酷爱山。
自言行脚好,却厌住庵閒。
野水寒林外,孤云夕照间。
清游何处寺,须寄好碑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叔坚为送别僧人素上人游历四方而作。首句“不是无衣钵”,暗示了素上人并非空手出行,而是带着精神上的教诲和修行之道。次句“师心酷爱山”表达了他对自然山水的深深热爱,以及对禅修生活的执着追求。
第三句“自言行脚好”,描绘了上人认为行脚参访更能增进修行,体现了佛教徒的游历修行传统。然而,“却厌住庵閒”又透露出他对单调静居生活的些许厌倦,渴望更多的体验和见闻。
后两句“野水寒林外,孤云夕照间”描绘了上人即将踏上的旅途景色,画面宁静而富有诗意,给人以悠远而寂寥之感。最后,诗人希望上人在游历中能发现一处清幽之地,将美好的碑刻寄回,寓意着对他的祝福与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僧人修行生活的理解和尊重,以及对友情的深厚寄托,展现出诗人对自然与僧侣生活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