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刘进之饮蕃叟弟筠亭且赋诗余与蕃叟族居盖屏迹不出各数年于是有感次其韵》
《刘进之饮蕃叟弟筠亭且赋诗余与蕃叟族居盖屏迹不出各数年于是有感次其韵》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判与渔樵日往还,鹤亡蜂遁径苔班。

何人不弃寻常事,有弟相忘咫尺间。

宽网及余端已老,祥琴相尔未应閒。

但将丘壑全分付,可待移文始厚颜。

(0)
翻译
每日与渔夫樵夫来往,白鹤已逝蜜蜂也不见踪迹,小径上长满了青苔。
又有谁不放下日常琐事,兄弟之间近在咫尺却仿佛相忘。
年迈的我即使捕鱼织网的范围宽广,但琴声悠扬,生活并未因此而闲暇。
只想将山川沟壑的美景交付给自然,不再需要别人的规劝就坦然面对。
注释
判:判决,此处指日常生活。
渔樵:打鱼砍柴的人。
鹤亡:白鹤已经死亡。
径苔班:小径上的苔藓斑驳。
寻常事:日常琐事。
相忘:忘记,忽略。
咫尺间:很近的距离。
宽网:宽大的渔网。
余端:晚年。
祥琴:吉祥的琴,比喻悠然的生活。
丘壑:山川沟壑。
全分付:全部交付给大自然。
移文:规劝的文书。
厚颜:厚脸皮,此处指无需顾虑他人意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族人刘蕃叟在隐居生活中的一段交流和感慨。首句“判与渔樵日往还”,表达了诗人与渔夫樵夫一样过着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每日往返于山林之间。次句“鹤亡蜂遁径苔班”以鹤的离去和蜜蜂消失比喻世事变迁,暗示时光流转,人事如梦。

第三句“何人不弃寻常事”,揭示了人们在面对生活琐碎时的淡然心态,即使是亲人间,也可能因忙碌而忽视了咫尺之间的亲情。“有弟相忘咫尺间”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疏离,兄弟之间竟然在近在咫尺的地方都可能忘记彼此的存在。

“宽网及余端已老”暗指岁月匆匆,诗人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仍保持着宽广的胸怀和对生活的接纳。“祥琴相尔未应閒”借琴声表达诗人虽年迈但心境平和,琴音悠扬,没有闲暇之意。

最后两句“但将丘壑全分付,可待移文始厚颜”,诗人决定将人生的真谛——归隐山林,寄情山水,不再为世俗之事矫饰,只有在真正需要的时候,才会放下脸面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世故的淡泊,以及对家族亲情的深沉感慨。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穷居戏咏

赋分虽云薄,谋生亦自疏。

但令书有种,敢恨食无馀。

身病慵行立,庭荒废扫除。

寒温虽泛礼,犹辱问何如。

(0)

即事二首·其一

心与岩泉静,形如野鹤臞。

朝餐美藜藿,夜学讲唐虞。

婢老无钗泽,僮寒阙裤襦。

所欣惟一事,无吏督残租。

(0)

初夏杂兴六首·其六

终日颓然蠹简中,门前烟水浩无穷。

百年等是一枯冢,四海应无两放翁。

栗玉长枝挑苦笋,胭脂小把剪防风。

地偏日永闲无事,拟著珍蔬谱一通。

(0)

初到行在

六十之年又四年,也骑瘦马趁朝天。

首阳柱下孰工拙,从事督邮俱圣贤。

笔墨有时闲作戏,功名到底是无缘。

都城处处园林好,不许山翁醉放颠。

(0)

作雨不成终夜极凉时去立秋五日也

云映星芒澹,风阑雨脚回。

体轻知病去,气爽喜秋来。

疏放抛乌帢,歌呼覆绿杯。

东归定何日,滟滪欲崔嵬。

(0)

闭户

老人闭户动经月,懒就东家借蹇驴。

身后有名岂如酒,体中不佳聊读书。

秦王开图见匕首,汉相徇市载厨车。

人间忧怖古如此,莫怪荒畦常荷锄。

(0)
诗词分类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诗人
费密 刘苍 陈少白 董笃行 李吉甫 金地藏 文秀 魏良臣 柳开 李充 章良能 李亨 陈璚 曹振镛 刘珍 孙楚 段玉裁 周葵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