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春光欲尽天。愁绪今年。更胜前年。
依人新燕惹人怜。学语缠绵。学舞翩跹。
遣闷还临镜槛边。几幅诗笺。一炷炉烟。
无聊终觉口难传。风已萧然。雨又凄然。
九十春光欲尽天。愁绪今年。更胜前年。
依人新燕惹人怜。学语缠绵。学舞翩跹。
遣闷还临镜槛边。几幅诗笺。一炷炉烟。
无聊终觉口难传。风已萧然。雨又凄然。
这首《一剪梅·暮春》由清代诗人季兰韵所作,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愁绪与哀伤,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季节更替中人的内心情感。
开篇“九十春光欲尽天”,以数字“九”和“十”点明春天即将结束,营造出一种时光流逝的紧迫感。接着,“愁绪今年。更胜前年。”将个人的情感置于时间的长河之中,暗示着年复一年的愁绪累积,愈发沉重。这种对比手法,强化了情感的深度与复杂性。
“依人新燕惹人怜。学语缠绵。学舞翩跹。”这一段通过描写新燕的可爱行为,映射出诗人内心的柔软与怜悯。新燕的“学语”与“学舞”不仅生动形象,也暗含了对生命的赞美与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同时,这些场景也引发了诗人对自己情感状态的反思,或许在新燕的活泼中,诗人也渴望着某种形式的陪伴与交流。
“遣闷还临镜槛边。几幅诗笺。一炷炉烟。”诗人选择在镜前、窗边寻找慰藉,通过书写诗文来排解心中的烦闷。炉烟袅袅,既是物理上的景象,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烟雾缭绕,仿佛是思绪的飘散与凝聚。这一细节体现了诗人试图通过艺术创作来捕捉和表达自己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在现实世界中难以言说的孤独与苦闷。
最后,“无聊终觉口难传。风已萧然。雨又凄然。”这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无法言说的愁绪时的无奈与痛苦。风的萧瑟与雨的凄凉,不仅是自然界的景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外化。在这里,自然与人的情感达到了高度的融合,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沉的哀愁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
综上所述,《一剪梅·暮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面对季节更替和个人情感变化时的复杂心境,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人生百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