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谷寻源久未逢,空花落尽欲谁从。
凭栏此日看秋水,隔院何人扣暮钟。
衰壮自怜身是幻,将迎不为病方慵。
点睛且袖閒来手,敢道长廊少画龙。
入谷寻源久未逢,空花落尽欲谁从。
凭栏此日看秋水,隔院何人扣暮钟。
衰壮自怜身是幻,将迎不为病方慵。
点睛且袖閒来手,敢道长廊少画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深入山谷探寻源头,却只见空花飘落,不禁感叹无人相伴的孤独心境。站在栏杆旁,凝视着秋水,仿佛在寻找心灵的归宿。隔院传来暮钟声,更添了几分寂寥与深沉。
诗人自怜身世如幻象,对世事的追求与应对,皆因病懒而显得无力。他以“点睛”自喻,如同闲来无事时轻轻挥动的手,看似不经意,却蕴含着深刻的洞察与思考。诗人并不敢轻易断言长廊中缺少画龙点睛之笔,或许是因为他深知艺术与人生一样,都需要恰到好处的点染与留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独白,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我以及艺术的深刻思考,情感细腻,寓意深远。
列炬华堂夜不眠,骊驹歌彻最堪怜。
浮云未信君门隔,明月偏随客棹悬。
四海正逢多事日,三生犹结并游缘。
乘时何限雄飞思,努力加餐玳瑁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