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外层峰几叠青,钟声镇日听南屏。
绿阴已自成帷幄,不用东坡择胜亭。
云外层峰几叠青,钟声镇日听南屏。
绿阴已自成帷幄,不用东坡择胜亭。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深的山林画卷。首句“云外层峰几叠青”,以“云外”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接着“层峰几叠青”则细腻地勾勒出山峦起伏、青翠欲滴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钟声镇日听南屏”一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不仅描绘了山中钟声悠扬的场景,更赋予了画面以时间的流动感,仿佛读者能听到那穿越云雾、回荡在山谷间的钟声,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宁静与祥和。
“绿阴已自成帷幄”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静谧与生机,绿树浓荫如同天然的帷幕,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这里的“帷幄”不仅指遮蔽之物,也暗含了庇护之意,让人联想到山林不仅是自然的馈赠,也是心灵的避风港。
最后一句“不用东坡择胜亭”,巧妙地引用了苏轼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的由衷赞叹。苏轼曾因寻找最佳观景之地而著称,而此诗中的景象已经完美无缺,无需再寻觅额外的胜景。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当下所见之景的深深喜爱与认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山林之美,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画堂清昼光如水,古椿秀色盘烟紫。
吐灵纳妙动千年,曾见琼花几回徙。
堂前寿母朱颜酡,板舆霞帔弄婆娑。
麻姑白鹿时复到,西海青禽岁一过。
芳桂分丛截青玉,花露馨风飞宝粟。
帝令移向广寒殿,渐看圆影扶疏绿。
娇鸾小凤亚枝鸣,香兰瑶草绕根生。
谁言呵护非神物,天东老人为应星。
长记年年六月八,歌□酬宴长生国。
笑倚青苍计海筹,嫦娥双黛将相白。
客从兴济过,黝垩惊宫宇。
借问兴济人,椒房实圣女。
驾言父母邦,戚戚动当宁。
去年经营初,县小丁夫窭。
山东出供需,河南出布缕。
内拿出货财,辅郡出夫旅。
巨珰力主张,虞部成其羽。
夫丁以万论,货财难备举。
劳劳经年馀,今始见就绪。
犹有未敢言,愿客且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