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
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
空山秋月明,处处暮猿清。
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空山秋夜的画面,月光皎洁,清冷的猿鸣回荡在空气中。"空山秋月明",寥寥五字便勾勒出寂静而深远的山林,月色如水,映照着空旷的山野。"处处暮猿清",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猿猴的啼声虽凄凉,却也清晰可闻,增添了诗境的孤寂感。
诗人通过"不是愁肠断,还闻第四声"这两句,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他并非因为愁肠寸断而无法承受这第四声哀猿,而是特意去听,去感受这份哀婉,似乎在寻找与过去的某种共鸣。这"第四声"可能象征着某个特定的记忆点,或是某种情感的触发,使得诗人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景寓情,借空山秋月和猿鸣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沈泰鸿的《忆事》因此具有很强的意境和情感共鸣。
小阳天气佳,林表如散绮。
蹑蹻恣野游,落叶万山紫。
言寻最佳境,北固引屐齿。
振衣上层巅,一步一迤逦。
径转登危楼,江光生眼底。
遐瞩渺无边,金焦成鼎峙。
渀湃海门潮,突兀瓜步垒。
回眸忽异境,龙埂接城雉。
万井生炊烟,人语微茫里。
兹楼俯崚嶒,千载思苏米。
凭栏逸兴豪,感慨于焉起。
三国枉雄图,六朝余故址。
霸业委榛翳,一一皆可指。
万古无端倪,独有寒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