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终不近,石路寺门前。
霜蔓悬瓜重,风庭聚叶圆。
残镫连曙鸟,众响入鸣泉。
爱此清虚夜,与君得晏眠。
云峰终不近,石路寺门前。
霜蔓悬瓜重,风庭聚叶圆。
残镫连曙鸟,众响入鸣泉。
爱此清虚夜,与君得晏眠。
这首明代末期的诗《宿弁山积善寺同周虚生作》描绘了诗人徐波在弁山积善寺过夜的情景。首句“云峰终不近”,写出了寺庙所在的环境,云雾缭绕的山峰虽美,但距离遥远,暗示了宁静而超脱的氛围。接下来,“石路寺门前”点出诗人行走在青石路上,接近禅寺。
“霜蔓悬瓜重”描绘了深秋时节,藤蔓上挂着霜降后的沉重果实,显示出自然界的丰饶和季节的变迁。而“风庭聚叶圆”则通过落叶的形态,表现了风的轻柔与庭院的静谧。
“残镫连曙鸟”描绘了破晓时分,残烛微光与鸟儿的啼鸣交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意境。最后两句“爱此清虚夜,与君得晏眠”,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清幽夜晚的喜爱,以及与友人共度良宵的满足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弁山积善寺的自然景色和夜晚的宁静,流露出诗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
舂陵太守真好奇,结茅肥遁湘江湄。
三吾出意作新字,脱略苍籀遗冰斯。
溪山于我本何有,占断不许傍人窥。
人生天地远行客,恋身外物庸非痴。
漫郎仙去五百载,名字永与兹山垂。
要知忠义不磨处,虽不自与人与之。
至今过者望卷石,森然魄动中兴碑。
此公何用专壑鄙,世上宁有争墩儿。
我来访古刜蓬藋,怅然不识亭台基。
扫出蝉噪发斯义,元子可作然吾诗。
自君摄富川,政声达王畿。
乡邦大夫士,相率联书驰。
欲控江州督,版授俾真为。
群来质于予,予则力止之。
父兄本公论,彼反疑为私。
诸公怅然去,未免方轮嗤。
日者召书来,自言摄承期。
驽马恋短豆,或者能无讥。
累牍上尚书,愿趣新侯来。
白头分趋幕,不敢求旌麾。
开书喜见面,与我同肝脾。
高安别未久,德进兄嗟咨。
我今亦复然,坡颍真吾师。
虽无逍遥堂,迟君同赋诗。
已扫安乐窝,扁舟早来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