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吟醉几经冬,燕雁频频过越封。
老去未曾忘北路,人来多是说西峰。
诗情日与年华长,酒债全教笔砚供。
特遣儿曹识堂径,天涯痴叔也如侬。
不同吟醉几经冬,燕雁频频过越封。
老去未曾忘北路,人来多是说西峰。
诗情日与年华长,酒债全教笔砚供。
特遣儿曹识堂径,天涯痴叔也如侬。
这首诗由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名为《寄题家健夫西峰草堂》。诗中描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不同吟醉几经冬,燕雁频频过越封”以自然景象开篇,通过燕子和大雁的频繁迁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个人经历的丰富,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颔联“老去未曾忘北路,人来多是说西峰”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老,但对过去的道路仍记忆犹新,而来访的人们则多谈论起某个特定的地方,可能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或是对某段友情的怀念。
颈联“诗情日与年华长,酒债全教笔砚供”揭示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创作热情。随着年华的增长,诗人的灵感和情感并未减退,反而更加深厚,甚至不惜以酒债为代价,全身心地投入到诗歌创作中。
尾联“特遣儿曹识堂径,天涯痴叔也如侬”则展现了诗人对后辈的期望与关怀,希望他们能理解并传承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仿佛自己就是那远行的痴叔,无论身处何方,心中始终牵挂着故乡和友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深情回忆、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沉的哲思。
青溪一曲似清湘,刳木临流制小航。
莫怪时时来伫棹,一生心事水云乡。
万物冒春晖,红紫竞芳节。
唯此玉井莲,迥与众品别。
雅受冷风吹,复爱露华洁。
亭亭立波上,晚意颇愁绝。
疑是姑射仙,半夜集瑶阙。
清虚不染尘,潇洒更宜月。
我惭穷陋质,对此冰与雪。
安得谪仙人,超遥俯清澈。
把酒一高吟,玉色相映发。
苍然者为烟,呀然者成壑。
赖此十八公,与之相领略。
中间制小亭,面势巧安著。
千山攒修眉,一水环青玉。
勃图映高标,觚棱翼飞角,夜深或沈沈,月澹还漠漠。
趺坐者谁子,草衣复芒屩。
素发照晴昊,飘萧如野鹤。
傥非违世者,何以有此乐。
向夕下坡陀,清兴寄寥廓。
此境真可画,此意终难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