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草木亲,胸怀得秀邃。
云动山不摇,方知静者贵。
野人虑荒歉,有欲即其累。
披衣占毕星,罔安夜中寐。
吾惭禀命艰,读书鲜所遂。
怜此穷骨存,兀兀一峰对。
朗吟灵均骚,路童掩耳避。
疑我为病猿,叫雨匿深翠。
气与草木亲,胸怀得秀邃。
云动山不摇,方知静者贵。
野人虑荒歉,有欲即其累。
披衣占毕星,罔安夜中寐。
吾惭禀命艰,读书鲜所遂。
怜此穷骨存,兀兀一峰对。
朗吟灵均骚,路童掩耳避。
疑我为病猿,叫雨匿深翠。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晚村居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首句“气与草木亲,胸怀得秀邃”,诗人以自然界的草木为伴,心胸开阔,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接着,“云动山不摇,方知静者贵”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平静与外界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凸显出静心之人所拥有的珍贵品质。
“野人虑荒歉,有欲即其累”则揭示了普通人对于生活的忧虑与渴望,表达了对物质欲望的反思。诗人通过“披衣占毕星,罔安夜中寐”这一细节,展现了自己在夜晚仍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体现了对精神世界的执着追求。
“吾惭禀命艰,读书鲜所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在求学道路上的艰难与挫折,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自省。最后,“怜此穷骨存,兀兀一峰对。朗吟灵均骚,路童掩耳避。疑我为病猿,叫雨匿深翠。”诗人以自身为镜,反思自己的处境与心态,同时借用了屈原的《离骚》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暗示自己如同被误解的灵均,周围的人或因不解而避开,或因恐惧而隐藏,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而又坚韧的心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命运、知识与自我认知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困境中保持独立人格与精神追求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