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栈荆江志未酬,两京直拟笑谭收。
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
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
蜀栈荆江志未酬,两京直拟笑谭收。
仅容孱后存酅祀,谁遣东吴解魏仇。
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
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造所作的《过伏龙祠》,主要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感慨。首句“蜀栈荆江志未酬”描绘了蜀道艰险与荆江波涛的历史背景,暗示了壮志未酬的遗憾。次句“两京直拟笑谭收”则以轻松诙谐的口吻提及两京(长安、洛阳)的收复,暗含对前朝功绩的肯定。
第三句“仅容孱后存酅祀”指出即使在艰难时期,国家仍勉强维持着君主的存在,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第四句“谁遣东吴解魏仇”借东吴与魏国的历史恩怨,暗示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矛盾和解。
第五、六句“制敌岂应无法正,为谋不合有谯周”批评了治国策略的不足,认为对抗敌人不应仅凭权谋,而应遵循法度,同时也暗示了对历史上贤臣谯周未能提供正确谋略的惋惜。
最后一句“伏龙祠上长烟霭,愤气堂堂恐未休”描绘了伏龙祠上空弥漫的烟霭,象征着历史的厚重和愤怒情绪的持久,表达了诗人对于未能彻底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深深忧虑。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眼前的景象,寓言式地揭示了诗人对时局和个人理想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教训的反思。
溪头放棹,白鹭飞清昼。
四面绝红麈,扑青苍、山攒水凑。
从中选胜,最爱养鱼陂,围杨柳。阴晴骤。
正是黄梅候。水边林下,名迹千秋有。
今日遂良游,把清尊、临风一酹。
三三两两,相与扣舷歌,沾袍袖。归迟否。
明日刚初九。
现前便是光明藏,依然那时年少。
有影双圆,无花并蒂,阁住鬓丝轻巧。纤翳净扫。
怪隔一层云,转增分晓。
幸未深深,比量依约近寅卯。当年曾见古道。
静观还自得,和月幽抱。
青白徒翻,妍媸莫辨,短处偏逢嘲笑。今番了了。
恍世界琉璃,顿消烦恼。解识连环,镜中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