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寺依依蜃气蒸,相逢海上几宾朋。
中流亭榭云随动,四顾苍茫槛可凭。
石壁千年留赋笔,松花尽日伴闲僧。
酒阑烟暝天风起,万里离愁为汝僧。
珠寺依依蜃气蒸,相逢海上几宾朋。
中流亭榭云随动,四顾苍茫槛可凭。
石壁千年留赋笔,松花尽日伴闲僧。
酒阑烟暝天风起,万里离愁为汝僧。
这首《祖席(其二)》由明代诗人杨瑞云所作,描绘了一幅海上聚会的壮丽景象,充满了浓厚的诗意与哲思。
首句“珠寺依依蜃气蒸”,以珠寺为背景,蜃气蒸腾,营造出一种神秘而梦幻的氛围,珠寺仿佛在雾气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迷离之美。接下来,“相逢海上几宾朋”一句,点明了聚会的地点和参与者,海上聚会,宾朋满座,场面热闹非凡。
“中流亭榭云随动,四顾苍茫槛可凭。”描述了聚会场所的环境,亭榭矗立于江心,云雾缭绕,随风飘动,四周一片苍茫,栏杆可以倚靠,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这种景象既展现了聚会的壮观,也暗示了聚会者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石壁千年留赋笔,松花尽日伴闲僧。”进一步描绘了聚会的环境,石壁上留下了千年的诗篇,松花陪伴着悠闲的僧人,既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也寓意着聚会者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酒阑烟暝天风起,万里离愁为汝僧。”随着酒宴的结束,烟雾弥漫,天风骤起,万里离愁涌上心头,但诗人将离愁寄托给了僧人,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聚会的盛况以及聚会者复杂的情感世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情趣。
白发年来老更狂,爱寻幽僻到僧房。
精磨古石见山影,浸抱尼珠弄月光。
早为炎蒸休战马,那知秋色动清商。
翠微若有徘徊分,早谢丹书礼法王。
旴江傍群山,何处李公墓。
城西深树林,宛转通细路。
秋雨漫如丝,沾湿兼瘴雾。
缅怀千载人,乃独缺瞻顾。
惟公力古学,虞周在襟度。
平生抱遗经,芜径倏超惊。
周行日千里,不识草多露。
典谟二三语,一笔万蛟负。
横亘天地间,精光破昏暮。
大哉忠孝词,居然见公素。
宝也晚且愚,焉能踵高步。
耿耿结中怀,所向惟恐误。
何当洁芳尊,再拜酬夙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