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公本是禅林秀,更爱祇园在近乡。
问柳寻花唯竹杖,解衣支枕有山堂。
云浮世界知空寂,雪满头颅叹老苍。
闻说庵摩罗结果,灯前攀取一开尝。
支公本是禅林秀,更爱祇园在近乡。
问柳寻花唯竹杖,解衣支枕有山堂。
云浮世界知空寂,雪满头颅叹老苍。
闻说庵摩罗结果,灯前攀取一开尝。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诗《和鲁南永福禅房二首(其一)》描绘了一位名叫支公的人物,他是一位修行高洁的禅师,特别钟爱位于近乡的祇园禅寺。诗中通过描绘支公拄着竹杖寻访柳花,随意在山堂解衣支枕的闲适生活,展现了他超然物外的禅意与对自然的亲近。
“云浮世界知空寂”一句,运用了象征手法,暗示了支公对世事的洞察力和对空灵境界的理解,而“雪满头颅叹老苍”则寓言了他的年岁增长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最后,诗人想象支公品尝庵摩罗果的情景,这可能是禅修中的某种象征,也表达了对禅师生活情趣的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刻画了一位禅宗高僧的形象,展现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感悟。
鸾回凤翥,似连城返赵,珠还合浦。
二百年来无恙在,旧事前朝细数。
玉斧谁磨,金瓯易缺,此物犹如故。
沉沙戟在,鬼神应为呵护。
当日被黜归山,壮怀激烈,起逐鸣鸡舞。
耿耿孤忠悬日月,百战雄心最苦。
燕子窝边,凤凰山上,勋业嗟迟暮。
专祠清惠,至今犹仰遗宇。
林下清神,阁中秀质,蛾眉领袖天然。
云鬓宫样,不减似当年。
正是花中姚魏,蒹葭倚、玉种蓝田。
真堪羡、三株琼树,文采总偏偏。
百年从此始,于飞举案,共庆华筵。
看武陵春暖,燕子楼前。
最喜芝兰争茂,箫声里、翠凤婵娟。
真堪羡、文宗理学,双寿地行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