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从暗中去,暗从明中来。
流光不待晓,闇尽玉炉灰。
明从暗中去,暗从明中来。
流光不待晓,闇尽玉炉灰。
这首诗以“明”与“暗”的对比,描绘了夜晚的神秘与变化。首句“明从暗中去,暗从明中来”,巧妙地运用了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暗示了光明与黑暗在自然界中的相互转化,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自然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接着,“流光不待晓,闇尽玉炉灰。”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流光,即流逝的时间,它不等待黎明的到来,意味着时间的流逝是无情且持续的。而“闇尽玉炉灰”,则形象地描绘了夜晚的彻底降临,如同炉火燃尽后的寂静与黑暗,象征着夜晚的深沉与寂静。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夜景,也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明”与“暗”的交替,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哲学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哲理,意境深远,引人深思。
人生几许,叹经年契阔、不殊梁燕。
西子湖头判袂后,携手又来隋苑。
苏小车尘,钱王潮水。回首同飞电。
芒芒交集,顿成洗马清叹。
擢秀大别清湘,吾宗才子,允矣邦之彦。
抚字阳城书下考,漫说安仁花县。
巨眼如箕,高情似水,肯作浮云恋。
举杯醉月,澄江莫负如练。
烟雨凭栏,爱浮黛、遥山纹涨。
同抱膝、清言移晷,松枝无恙。
堤柳已随坡老没,竹枝谁驾廉夫上。
拟搴云、踏遍万峰巅,为君饷。湖雾积,渔舠漾。
林翠湿,提壶唱。向黄公垆畔,重沽新酿。
漆后断纹仍可鼓,削馀方竹还堪杖。
问吾曹、补劓息黥心,谁能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