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康九酝美,侑以八品珍。
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碗,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春。
建康九酝美,侑以八品珍。
除瘴去热恼,与茶不相亲。
满月堕九天,紫面光磷磷。
平生酪奴谤,脉脉气未申。
定论得公诗,雅号知凝神。
执持甘露碗,未觉有等伦。
破睡及四座,愧我非嘉宾。
危楼与世隔,万事不及唇。
成公方坐啸,赏此玉花匀。
收杯未要忙,再试晴天云。
开口得一笑,兹游念当频。
闭眼归默存,助发梨枣春。
这首诗描绘了在建康品尝九酝美酒的场景,伴随着八品珍肴,但诗人更偏爱茶,认为它能去除瘴气、驱散炎热,与茶更为亲近。他提到满月高挂,自己面容焕发,但曾遭受酪奴的误解,心中仍有未申之气。在品茗过程中,诗人感受到公诗的高雅,对茶的欣赏超越了一般层次。他分享甘露般的茶水,让在场的人都感到愉悦,甚至打破了沉睡,成为聚会中的活跃分子。
诗人感慨高楼与世隔绝,一切世俗之事都不及品茶带来的乐趣。在成公的引领下,众人共享这如玉花般的茶香,诗人提醒大家慢慢品味,不要急于收杯,还要尝试晴天的云雾般的茶韵。最后,诗人笑言此次品茶之乐,值得时常回味,闭目回想,仿佛春天的梨枣丰收,增添了生活的诗意。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茶的热爱以及与朋友共度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