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已好,侵晨趋问安。
视事取近便,依例憩讨源。
进止次第毕,驾言万寿山。
山气较前佳,吾犹冀泽连。
便命肩舆归,御园才登船。
雨脚森然落,三峡忽倒悬。
丰隆奋厥鼓,列缺扬其鞭。
咫尺几曲川,渺若无涯边。
但见上与下,一水无馀焉。
炎熇顿如失,切体生微寒。
此番实畅足,额手慰且虔。
明当返清禁,吾将验诸田。
昨夜雨已好,侵晨趋问安。
视事取近便,依例憩讨源。
进止次第毕,驾言万寿山。
山气较前佳,吾犹冀泽连。
便命肩舆归,御园才登船。
雨脚森然落,三峡忽倒悬。
丰隆奋厥鼓,列缺扬其鞭。
咫尺几曲川,渺若无涯边。
但见上与下,一水无馀焉。
炎熇顿如失,切体生微寒。
此番实畅足,额手慰且虔。
明当返清禁,吾将验诸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经历了一场雨后的清晨,前往万寿山的旅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感受。
首先,诗人描述了昨夜的雨水,清晨时分他前往探望,随后在处理事务后,决定前往万寿山。山上的空气似乎比之前更加清新宜人,诗人满怀希望地期待着连绵的山景。然而,由于身体原因,他最终命令随从抬轿返回,并乘船回到御园。
接着,诗人描绘了雨后的景象,雨水如森然落下,仿佛三峡倒悬,雷电轰鸣,如同丰隆击鼓,列缺挥鞭。尽管距离很近,却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天地之间,只见水流自上而下,汇聚成一汪清澈的水。这场景让诗人感到炎热瞬间消失,身体微微感到寒意。他对此行深感满足和虔诚。
最后,诗人提到第二天将返回皇宫,但他计划亲自去田间视察,以了解农事情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农业的关心。
素光练静,照青山隐隐,修眉横绿。
鳷鹊楼高天似水,碧瓦寒生银粟。
万丈辉光,奔云涌雾,飞过卢鸿屋。
更无尘翳,皓然冷浸梧竹。
因念鹤发仙翁,当时曾共赏,紫岩飞瀑。
对影三人聊痛饮,一洗闲愁千斛。
斗转参移,翻然归去,万里骑黄鹄。
一川霜晓,叫云吹断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