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
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
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
鬓丝禅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
意懒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回首。
春渐老、花飞渡口。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风信几番吹透。
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
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依旧。
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
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
鬓丝禅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
意懒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回首。
春渐老、花飞渡口。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清明节后的一幅春景图。词人顾太清巧妙地运用了季节更替的自然景象,如红杏、白梨、绿柳以及娇莺的啼鸣,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
“已过清明,社燕初来”,开篇即点明时节,春燕归来,预示着春天的生机。接着,“风信几番吹透”一句,以春风的轻拂,暗示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变化。“红了杏花,白了梨花,绿遍池塘杨柳”,三句连用,色彩鲜明,层次丰富,展现了春天的多彩画卷。“恰恰娇莺,听帘外、新簧圆溜”,以鸟鸣声衬托出春天的活力,同时“新簧圆溜”也寓意着新生与希望。
“依旧。到乍试春衣,海棠时候”,词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海棠花开,春衣初试,既是自然界的轮回,也是人生的片段。“不是旧时人面,奈多病多愁,花能知否”,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之中,感叹时光易逝,容颜不再,而花儿似乎无法理解人间的悲欢离合。
“鬓丝禅榻,寂寞闲窗,堪笑有花无酒”,词人借酒喻情,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怀念。“意懒心慵,偏遇者、困人长昼”,进一步描绘了内心的疲惫与对生活的厌倦,却在漫长的白天中难以摆脱。“回首。春渐老、花飞渡口”,结尾处,词人回望过去,感叹春天即将逝去,花儿随风飘散,充满了淡淡的忧伤与对未来的迷茫。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时光、自然与人性的思考,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