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
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
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舟在中流进退难,发虽种种此心丹。
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
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
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乱世中的无奈与超脱。"舟在中流进退难",表达了面对动荡的社会环境,个人如同小船在激流中前进后退都倍感艰难。"发虽种种此心丹",则是说尽管外界纷扰百端,但内心深处有一股坚定的志向,如同炼制丹药一般纯粹而珍贵。
"死为元亮终书晋,生是留侯本事韩",诗人借用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这里的“元亮”指的是东晋时期的谢安、刘裕之辈,他们在乱世中选择了隐退或守正;“留侯”即汉代的张良,以智谋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在此,诗人通过对比历史人物的不同选择,表达自己既不愿做亡国的忠臣(元亮),也不愿成为兴邦的功臣(留侯)。
"贫贱不忧知有道,乱离最幸是无官",则直接阐述了诗人面对个人境遇的态度。尽管处于贫困与低微的地位,但因自知所守,有自己的生活准则,所以并不感到忧虑。而在动荡不安的世道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不担任官职,免受外界纷争之扰。
"岁寒谁似东篱菊,禁得投簪日日看",诗人以东篱之菊自比,这里的菊花代表着高洁和坚韧。尽管时光流逝(岁寒),但这菊花依旧傲立在冷风中,不为外界所动摇。而“禁得投簪日日看”则形容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日常观照,能够自我反省,就如同每天都能静心观察这些不屈于寒冷的菊花。
整首诗通过对比历史、表达个人态度和境遇,以及借助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超然物外、高洁自守的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