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独自坐在偏远的寺庙里,周围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又略带些许萧索。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废寺庙中安静地坐着,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寥阒"形容的是空旷无人的景象,而"跫然"则表达了惊讶的心情,仿佛每一个微小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强化了孤独与萧索的情感。连续的雨水经过四周的山峦,让人感觉像是已经进入了深秋,但实际上只是六月,即夏季。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这两句则从寺庙中夜晚的景象切入,静谧的灯光下,诗人观察到饥饿的小鼠,而在清脆的钟声中,他仿佛领悟到了鸟儿栖息的秘密。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智慧。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旧地的怀念之情——元城,即古代的首都长安,现在已经遥不可及,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却仍然和那飘渺的白云相伴。这也暗示了诗人超越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寺庙生活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行云留影雪弄香,藕丝织翠芙蓉裳。
春风拂拂兰蕙芳,金殿不锁双鸳鸯。
冰弦素手弹凤凰,玉壶投矢声玎珰。
花落无人春寂寂,侍女空抱琵琶泣。
谁知绝代有佳人,不解倾城与倾国。
笙歌别院留春住,婵娟千古蛾眉妒。
却笑长门闭阿娇,黄金好买相如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