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
《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全文
宋 / 刘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chóuxiānwèizhāngdōujiānyóuxīngjiào
sòng / liú

zuòliáoqióngránwényīn

shānjīngguòliùyuèqiūshēn

dēngjìngkuīshǔzhōngqīng宿qín

yuánchéngjīnyuǎngòngbáiyúnxīn

翻译
在荒凉的寺庙中独坐,忽然听到轻微的脚步声。
四周的山经过雨水洗礼,六月的天气仿佛进入了深秋。
寂静的灯光下,看到饥饿的老鼠在偷食,清脆的钟声惊醒了栖息的鸟儿。
如今我已远离元城,与这白云相伴,心境如一。
注释
野寺:荒凉的寺庙。
寥阒:寂静无人。
跫然:轻微的脚步声。
足音:脚步声。
四山:四周的山。
经雨过:经过雨水洗刷。
似秋深:像秋天一样凉爽。
灯静:灯光安静。
窥:偷看。
饥鼠:饥饿的老鼠。
宿禽:栖息的鸟儿。
元城:元城(古代地名)。
已远:已经远离。
白云心:如白云般的心境。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黻的作品,名为《次酬吴仙尉张都监游兴教寺》。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独自坐在偏远的寺庙里,周围环境给人的感觉是宁静而又略带些许萧索。

"野寺坐寥阒,跫然闻足音。"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荒废寺庙中安静地坐着,只有偶尔传来的脚步声打破了周围的宁静。"寥阒"形容的是空旷无人的景象,而"跫然"则表达了惊讶的心情,仿佛每一个微小的声音都能清晰地听到。

"四山经雨过,六月似秋深。"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强化了孤独与萧索的情感。连续的雨水经过四周的山峦,让人感觉像是已经进入了深秋,但实际上只是六月,即夏季。

"灯静窥饥鼠,钟清悟宿禽。" 这两句则从寺庙中夜晚的景象切入,静谧的灯光下,诗人观察到饥饿的小鼠,而在清脆的钟声中,他仿佛领悟到了鸟儿栖息的秘密。这两句描绘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智慧。

"元城今已远,共此白云心。"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旧地的怀念之情——元城,即古代的首都长安,现在已经遥不可及,但诗人的内心世界却仍然和那飘渺的白云相伴。这也暗示了诗人超越物外的精神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寺庙生活细腻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意境。

作者介绍
刘黻

刘黻
朝代:宋

(1217—1276)温州乐清人,字声伯,号蒙川、质翁。少读于雁荡山僧寺,理宗淳祐十年试入太学。以上书忤执政,安置南安军。及还,复极言政治得失。以材署昭庆军节度掌书记,由学官试馆职。历监察御史,改正字,官至吏部尚书兼工部尚书、中书舍人。元兵陷临安,陈宜中谋拥二王,迎黻共政,行至罗浮病卒。有《蒙川遗稿》。
猜你喜欢

和吴赞府斋中十咏·其三破砚

巨璞何人凿,磨穿偶至今。

系文虚绿润,雨气共玄阴。

瓦砾开无异,尘埃积转深。

明光几携入,往事复何心。

(0)

过洪

奔流激长川,百折怒未已。

长年与水争,退尺进才咫。

艰哉力舟子,观可悟至理。

(0)

题二宫人琴壶图

行云留影雪弄香,藕丝织翠芙蓉裳。

春风拂拂兰蕙芳,金殿不锁双鸳鸯。

冰弦素手弹凤凰,玉壶投矢声玎珰。

花落无人春寂寂,侍女空抱琵琶泣。

谁知绝代有佳人,不解倾城与倾国。

笙歌别院留春住,婵娟千古蛾眉妒。

却笑长门闭阿娇,黄金好买相如赋。

(0)

城楼暮霭·其一

楼上烟霏暝欲无,楼前车马正驰驱。

幽人不为晨昏迫,只看天然水墨图。

(0)

无题

去年曾约牡丹开,同向花前把一杯。

今日花开人不见,对花无语却归来。

(0)

赠刻图书钱拱之男钱瓛二绝句·其二

一种青铜自琢磨,尔家铜色似宣和。

十年为尔腾声价,不道平生篆已多。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徐积 宗臣 韩琦 左宗棠 邓雅 李弥逊 曾国藩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