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有亦好,无时亦最精。
儿在愁他役,又恐点著征。
一则无租调,二则绝兵名。
闭门无呼唤,耳里挃星星。
男女有亦好,无时亦最精。
儿在愁他役,又恐点著征。
一则无租调,二则绝兵名。
闭门无呼唤,耳里挃星星。
这首五言诗描绘了社会底层百姓对战争与赋税的深切忧虑和无奈。首句“男女有亦好,无时亦最精”看似平实,却蕴含着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接着,“儿在愁他役,又恐点著征”直接揭示了战争阴影下家庭的担忧与恐惧,孩子因为可能被征召入伍而感到焦虑不安。
“一则无租调,二则绝兵名”进一步点明了百姓面对的两大压力:沉重的赋税和潜在的兵役风险。这两句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负担之重,也体现了民众对于战争的厌恶和逃避心态。最后,“闭门无呼唤,耳里挃星星”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在压抑与恐惧中生活的百姓,仿佛生活在一片寂静与孤独之中,内心充满了无尽的忧虑和疲惫,如同耳边回响着星星的细语,既遥远又难以触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唐代社会底层人民在战争与赋税双重压迫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
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
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
丈夫少壮日,忍穷不自恕。
乘除冀晚泰,乃复逢变故。
经年岳阳楼,不见宫南树。
辞巢已万里,两脚未遑住。
水落君山高,洞庭秋已素。
浮云易归岫,远客难回顾。
飘然一瓶锡,未知所挂处。
寂寞短歌行,萧条远游赋。
学道始恨晚,为儒孰非腐。
乾坤杳茫茫,三叹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