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
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
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
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
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
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
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
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回忆童年时期家乡的热闹景象与如今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句“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描绘了诗人儿时家乡的欢乐场景,乡间的傩戏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接着,“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转折,诗人感叹自离开家乡后,年复一年,漂泊在外,远离了熟悉的土地和亲人。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两句,诗人感慨时间飞逝,转眼间自己已两鬓斑白,岁月不待人。接下来,“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描述了诗人现在身处京城,腊月时节,与友人共饮美酒,享受节日的欢乐。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则表现了诗人饮酒后的醉态和高歌,心情悠然自得,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难以持久。“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最后两句,诗人借以表达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向往和祝福,希望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对比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
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
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
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
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
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
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
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
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
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
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
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
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
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
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
穷厓抱璞守空株,金石何从射覆盂。
东北忽开千里雾,光明遥捧一函珠。
春光药草风齐折,笔吐心花露半苏。
百诘自惭非大慧,可堪瓶泻及焦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