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二》
《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其二》全文
明 / 王绂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

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

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

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绂所作的《腊日梁修撰用之以还家初散紫宸朝七字为韵命赋七首》中的第二首。诗中通过回忆童年时期家乡的热闹景象与如今漂泊他乡的孤独感形成对比,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

首句“忆我童稚时,乡傩竞喧哗”描绘了诗人儿时家乡的欢乐场景,乡间的傩戏热闹非凡,充满了欢声笑语。接着,“自从别乡县,岁岁天之涯”转折,诗人感叹自离开家乡后,年复一年,漂泊在外,远离了熟悉的土地和亲人。

“俯仰能几时,两鬓忽已华”两句,诗人感慨时间飞逝,转眼间自己已两鬓斑白,岁月不待人。接下来,“今年在京国,腊蚁汎流霞”描述了诗人现在身处京城,腊月时节,与友人共饮美酒,享受节日的欢乐。

“酡颜发高咏,悠悠兴何赊”则表现了诗人饮酒后的醉态和高歌,心情悠然自得,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难以持久。“皇风无远迩,四海同一家”最后两句,诗人借以表达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向往和祝福,希望无论身处何方,都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团结的力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的对比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时间、空间变化的深刻感悟,以及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王绂

王绂
朝代:明

王绂, 明初大画家,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永乐元年(1403年)开始参与编纂《永乐大典》。永乐十年拜中书舍人,派往北京,从事迁都的筹备工作。永乐十一年、十二年,两次随明成祖朱棣北巡,期间创作著名的《燕京八景图》。他绘画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其山水画兼有王蒙郁苍的风格和倪瓒旷远的意境,对吴门画派的山水画有一定影响。但他不肯轻作山水画,故后人有“舍人风度冠时流,笔底江山不易求”的诗句。
猜你喜欢

从家大人祗谒鹍池神道·其一

细雨斜风拂面吹,杏花欲谢柳新垂。

此行不为怜春色,也学清明上冢儿。

(0)

简道可法兄

顷读蕉上咏,畴不尔倾倒。

言外托微旨,拙中寓大巧。

咏歌已臻此,赏识应不少。

如何壮齿时,不得展所抱。

遁迹此湖山,忘机如鸥鸟。

白云与往还,童子日围绕。

长者未弱冠,次者发覆脑。

更有六七人,聪慧益稚小。

有时瞰师出,非蛮即斗草。

礼法未易闲,天机不欲矫。

若问祖师意,当下无不了。

相知寡老成,孰若此幼好。

百年俯仰间,取足便烦恼。

目前苟可娱,此外一齐扫。

(0)

憨山师自岭南寄楞伽新疏并书赋答凡三首时大师以弘法罹难废东海禅席遣戍南荒·其二

穷厓抱璞守空株,金石何从射覆盂。

东北忽开千里雾,光明遥捧一函珠。

春光药草风齐折,笔吐心花露半苏。

百诘自惭非大慧,可堪瓶泻及焦枯。

(0)

中秋日问主人病

十日佳期约,山园半亩宫。

雨收残暑尽,月出大江空。

背屋一亭竹,当门几树桐。

我来怜病病,数问主人翁。

(0)

双节方洲张公二姬

缟素沈沈抱所天,死心已在剪刀前。

主家楼上孤灯泪,同洒秋风四十年。

(0)

补瓢·其二

一席茅庵百衲身,山高无日照窗尘。

雪松挺翠能禁冷,霜叶堆红岂是春。

瓦罐汲泉便北并,木盘分米赠西邻。

补瓢留得青蚨在,自笑痴心也济贫。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查元方 刘子羽 王通 陈经正 钱端礼 田顼 成克巩 沈焕 毕大节 幸元龙 邓玉宾 耶律洪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