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山行·其四》
《山行·其四》全文
宋 / 卫宗武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

古寺僧窗借榻眠,桑柔柳暗乍晴天。

梦残一枕春酲醒,木杪钟声破晓烟。

(0)
注释
古寺:古老的寺庙。
僧窗:僧人的窗户。
借榻眠:借宿睡觉。
桑柔:桑树柔软。
柳暗:柳树阴暗。
乍晴天:忽然放晴的天气。
梦残:梦刚醒。
春酲:春困的感觉。
醒:醒来。
木杪:树梢。
钟声:寺庙的钟声。
破晓烟:打破拂晓的宁静。
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中,僧人在窗户边借宿而眠。
窗外桑树柔软,柳色阴暗,忽然间天气放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古寺中安然入睡的情景。"古寺僧窗借榻眠",表明僧人借着窗边的长椅安静地睡着了。在这里,“榻”通常指的是长凳或床,这里用来形容僧人休息的地方。环境是和谐宁静的,通过“桑柔柳暗乍晴天”展现出春日午后的温馨气氛,其中桑树和柳树都显得柔软而枝叶浓密,偶尔透过云层露出一丝阳光。

接下来的两句,“梦残一枕春酲醒,木杪钟声破晓烟”则描绘了僧人从睡梦中醒来后的情景。“梦残一枕春酲醒”表明僧人在睡眠中体验到了春天的醉意,这里的“春酲”可能指的是春日午后温暖而慵懒的气氛,或者是春夜清凉带来的微醺感。"木杪钟声破晓烟"则展现了僧人醒来后的景象,其中“木杪钟声”通常出现在寺庙中,用以表明时间的流逝和日常生活的开始,而“破晓烟”则描绘了一天之始,晨雾尚未散去,钟声在这静谧的早晨中回荡。

整首诗通过对环境与僧人内心世界的细腻描写,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情感。

作者介绍

卫宗武
朝代:宋

卫宗武约公元?年至一二八九年字洪父,(一作淇父)自号九山,嘉兴华亭人。生年不详,卒于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淳佑间历官尚书郎,出知常州。罢官闲居三十余载,以诗丈自娱。宋亡,不仕。宗武著有《秋声集》八卷,《国史经籍志》传于世。诗文气韵冲澹,有萧然自得之趣。
猜你喜欢

雪·其七

昨霄梦看六龙渊,鹤御惊回坠晓鞭。

万顷落花春晚后,一床清水月明天。

门无黄雀张罗地,室有玄熊应梦年。

入竹好鸣寒玉佩,寄梅兼附白云笺。

杨妃绣段披方稳,李逸乌纱裹更鲜。

避色莫投妆妇指,弄香须扑舞蛾肩。

群乌噪过巢无树,一兔奔归猎有旃。

溪叟正如翘苇鹭,山翁弥似出尘仙。

僧檐鸟伺斋馀饭,客灶猫栖爨后烟。

且报漫翁来掘壁,墙閒便是我家田。

(0)

九月九·其三

有人才思耸如山,已燕淮亭未肯閒。

亲载绿醽温病骨,更歌白雪慰苍颜。

老凭书几犹操笔,暮等吟筒正启关。

两手尘泥俱涤尽,金茎玉露我须攀。

(0)

忘忧仙

鸟不曾喧兽不争,鸾歌凤舞碧瑶城。

群童尽唱忘忧曲,也似人閒乐太平。

(0)

宿山馆·其五

好勇不须探虎穴,爱奇何用点犀灯。

当求义路勤行己,休把福田閒问僧。

一榻静无尘世物,半宵浑似玉池冰。

起来题作清心馆,此去泥污千万层。

(0)

呈周裕之

海陵周裕之,又为淮上客。

来寻南郭路,不见张宜伯。

宜伯在京口,不知谁与游。

时时应北望,只可见瓜州。

(0)

谢玉师

河沙亦可数,海水亦有畔。

师恩及吾母,其多卒无算。

远者穷无边,深者入黄泉。

黄泉儿莫到,慈母忽有告。

冥冥长夜中,如行白日道。

儿一别母容,可想不可逢。

凭师无量恩,恍惚如相通。

师恩若何为,真诚与高义。

幽明虽有殊,母子各有慰。

欲报将奈何,肉镌骨可磨。

泣尽感恩泪,慷慨成悲歌。

(0)
诗词分类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诗人
陶宗仪 张吉 吴绮 杨公远 陈樵 韩驹 饶节 刘一止 艾性夫 郑元祐 李时行 沈守正 庞蕴 袁桷 邱云霄 梁清标 张侃 林占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