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回头思不穷,嗟予遭际有谁同。
兰成身世沧桑感,尽在江南一赋中。
往事回头思不穷,嗟予遭际有谁同。
兰成身世沧桑感,尽在江南一赋中。
这首诗《历劫吟(其十七)》由清代诗人张洵佳所作,通过“往事回头思不穷,嗟予遭际有谁同”这两句开篇,便将读者引入了深沉的历史反思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之中。诗人以“兰成身世沧桑感,尽在江南一赋中”收尾,巧妙地将个人经历与历史变迁相融合,展现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回忆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切感悟。
“往事回头思不穷”,这句话道出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追忆与思考永无止境,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深深怀念与反思。这里的“往事”不仅指个人的经历,也涵盖了更广泛的历史事件,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度关注与思考。
“嗟予遭际有谁同”,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遭遇的独特性和孤独感。在感叹自己命运的遭遇无人能理解的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对同类命运的渴望与寻求共鸣的情感。
“兰成身世沧桑感”,“兰成”是南朝宋文学家鲍照的字,此处借指诗人对于自身经历的沧桑变化有着深刻的体会,如同鲍照一般,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与变迁。这种沧桑感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历史长河中个人命运与时代背景相互作用的深刻洞察。
“尽在江南一赋中”,最后两句将上述的情感与思考浓缩于“江南一赋”之中,暗示着诗人通过文学创作来表达和记录自己的经历与感受。这里“江南”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象征着一种文化氛围和情感寄托,而“一赋”则代表了诗人通过文学作品传达的丰富内涵和深邃思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同时也传递出对人类共同命运的深切关怀。
江行骇湍涛,文字无暇寻。
满听舟人歌,胸中垢秽侵。
宜宾夷獠乡,系缆日欲沉。
仓卒拜年契,外堂闻韶音。
鸡肥为予烹,酒美亦共斟。
语笑不知夕,蟾蜍满衣襟。
首陈兵战谋,西北敌可擒。
次论月蚀诗,独采仝愈心。
未憎轻簿走,窃誉希山林。
儒学规矩奇,约绳固所钦。
誓将革愚鲁,庶异柴与参。
会浅别又长,情重愁愈深。
愿终保壮节,勿作涧松吟。
天子思太平,此非久滞淫。
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
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
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与县。
朱门试问幽人价,翡翠鲛绡不直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