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忽梦初觉,沉沉夜未央。
孤砧晴捣月,残角冷吹霜。
酒醒相如渴,诗成杜甫狂。
帝城惊渐远,所喜近江乡。
忽忽梦初觉,沉沉夜未央。
孤砧晴捣月,残角冷吹霜。
酒醒相如渴,诗成杜甫狂。
帝城惊渐远,所喜近江乡。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枕上作》描绘了诗人从梦境中醒来,夜晚仍未过去的情景。"忽忽梦初觉,沉沉夜未央",通过"忽忽"和"沉沉"两个叠词,表现了梦醒后的迷离与深夜的寂静。"孤砧晴捣月,残角冷吹霜",形象地描绘了远处孤独的砧声在晴朗的月色下回荡,以及凄冷的号角声穿透霜寒,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清冷的氛围。
"酒醒相如渴,诗成杜甫狂",诗人以汉代才子司马相如酒醒后的口渴和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时的豪放激情自比,表达了自己在酒醒后的思绪活跃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帝城惊渐远,所喜近江乡",诗人表达了对远离京城的释然,因为靠近江边的家乡让他感到欣喜,透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从梦境到现实的转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生活境遇的深刻反思。
身作涪江未归客,更送行人出南陌。
行人磊落高皇孙,桃李賨城看朱白。
高才触事无不尔,百里莫嫌民社窄。
鲁恭卓茂意何者,岂有居官名赫赫。
不须打鸭惊鸳鸯,抵几疾书呼五百。
阿奴公退在眼底,可以弹琴把书册。
此时尚及诗筒来,谈笑千山万山隔。
前时布谷鸣,早种不入土。
翻然变阴沴,两旬作淫雨。
半夜水齧堤,一决不及禦。
贫民无灯火,下床已没股。
晓登树杪呼,出没见屋膂。
舟车或幸灾,桂玉岂易煮。
天数苟有定,民患谁适与。
我穷一席地,此忧岂暇汝。
为汝愁天公,闭户不欲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