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
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
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
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
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
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
这首诗是清代文学家方苞所作,名为《裴晋公》。诗中通过描绘裴晋公的形象与境遇,表达了对裴晋公忠诚、正直品质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忧虑。
首句“不去为无耻,不言为不忠”,直接点明了裴晋公坚守原则、不畏权贵的高尚品德。接着,“正告中兴主,漠然如瞽聋”一句,形象地描绘出裴晋公向君主进谏时,君主却如同盲人和聋子一般,无法理解其深意,暗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昏暗。
“以兹至晚节,心迹有异同”表明裴晋公在晚年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但内心与外界的差异日益明显,可能是指他与朝廷的立场不合。接下来的“出入任群小,将相如萍踪”则揭示了裴晋公在政治斗争中的孤立无援,比喻他如同随波逐流的浮萍,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宫庭匿天氛,边疆多伏戎”描述了宫廷内部的腐败与混乱,以及边境的不安定局势,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而“宗臣在东洛,夕命朝可通”则赞扬了裴晋公在东部地区仍然保持着与朝廷的联系,显示了他的影响力和忠诚。
最后,“绿野馀清兴,精神已折冲”表达了裴晋公虽身处逆境,但仍保持内心的清高与坚韧,即使面对困难,也能像在绿野中一样,保持自己的精神力量。“安敢谋一身,高举思明农”则表明裴晋公不仅关心个人的命运,更关注国家的未来,希望能在乱世中找到一片安定之地,从事农业,为国家的复兴贡献力量。
整首诗通过对裴晋公形象的刻画,既赞美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诚的精神,也反映了作者对方苞所处时代政治状况的深刻洞察和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