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钟疏响动斋宫,祗诣皇坛俨有颙。
南亩方祈施厚贶,西师更赖奏肤功。
琯调鸾哕零陵玉,弦叶凰仪峄孔桐。
烈祖神宗胥配享,敬天庶鉴此心同。
洪钟疏响动斋宫,祗诣皇坛俨有颙。
南亩方祈施厚贶,西师更赖奏肤功。
琯调鸾哕零陵玉,弦叶凰仪峄孔桐。
烈祖神宗胥配享,敬天庶鉴此心同。
这首诗描绘了在斋宫中进行辛日祈谷礼的情景,表达了对皇坛的恭敬与虔诚。首句“洪钟疏响动斋宫”,以洪亮的钟声起笔,营造出庄严的氛围,暗示仪式的隆重。接着,“祗诣皇坛俨有颙”一句,通过“祗诣”(恭敬前往)和“俨有颙”(庄重严肃),进一步强调了对皇坛的敬畏之心。
“南亩方祈施厚贶,西师更赖奏肤功”两句,将祈谷活动与军事胜利相联系,寓意通过祭祀祈求丰收,同时也为国家的军事行动带来好运。这里巧妙地融合了农业与军事两个领域,展现了古代社会对自然与战争的双重敬畏。
“琯调鸾哕零陵玉,弦叶凰仪峄孔桐”则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琯调鸾哕(玉制的乐器发出鸾鸟的叫声)和弦叶凰仪(凤凰的羽毛装饰的乐器),以及峄孔桐(峄山的梧桐木制作的乐器),这些都代表着音乐的高雅与和谐,同时也暗喻了天地间的和谐与秩序。
最后,“烈祖神宗胥配享,敬天庶鉴此心同”表达了对先祖和神明的尊敬,希望他们能见证并保佑这次祈谷礼的成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与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祈谷礼的庄严场景,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哲学思考,展现了清代帝王对于农业、军事、音乐乃至自然与祖先的敬畏之心。
夙驾安仁道,行行得自娱。
荒山围野阔,远树出林孤。
景晦长烟合,天寒碧草枯。
归心怀往路,极目向平芜。
日夕和风至,西山淡无姿。
危亭极远眺,胜处良在兹。
忆昔韩令尹,青云乃心期。
鞿羁不得骋,发此胸中奇。
前瞻千仞冈,俯视万顷陂。
神襟一以旷,我志浩渺瀰。
飞车越沧浪,天风振裳衣。
怀哉此焉薄,问讯无边辞。
今公岂不佳,宫商似前徽。
相携岸晚帻,共此长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