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来石廪峰头寺,忽忆画船斋里人。
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
偶来石廪峰头寺,忽忆画船斋里人。
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方广奉怀定叟》。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是中国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教育家、思想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诗通过描绘偶遇石廪峰头寺庙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定叟的怀念之情。
首句“偶来石廪峰头寺”,以“偶来”二字点明诗人并非特意来访,而是偶然间来到这座位于石廪峰顶的寺庙。这既营造出一种不经意间的邂逅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自在。
次句“忽忆画船斋里人”,在不经意间,诗人想起了那位住在画船斋里的老友定叟。这里的“画船斋”不仅描绘了定叟居住环境的雅致,也暗含着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融合,展现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后两句“城市山林虽一致,不知何处是真身”,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认为无论是繁华的城市还是幽静的山林,都各有其美,但真正的价值在于心灵的归宿。他似乎在思考,真正的自我或真身究竟在哪里?是在喧嚣的城市中寻找内心的平静,还是在宁静的山林中找到生活的真谛?这种对自我存在意义的追问,体现了诗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生价值的探索。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味深长,通过对比城市与山林的不同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蕴含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朱熹以其深厚的学识和敏锐的洞察力,将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巧妙结合,使得这首诗具有了超越时空的魅力。
夫婿宦东方,千骑最上头。
夫婿归去来,素封千户侯。
夫婿称邦君,夫人君夫人。
内政肃不嚣,外政始如神。
夫婿工治经,夫人工治生。
为德于永嘉,争先仁义声。
有子读父书,有妇代姑职。
有孙复娟娟,美于双白璧。
有橘大于斗,有桃大于升。
二八更递侍,鼓簧复吹笙。
三十帔已霞,五十鬓未秋。
主夸百年案,客夸万年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