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曲高流清客心,恍疑风雨夜龙吟。
子期一去无人会,寂寞谁传太古音。
几曲高流清客心,恍疑风雨夜龙吟。
子期一去无人会,寂寞谁传太古音。
这首《听琴》由明代诗人李时行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听琴时的内心感受与意境。
首句“几曲高流清客心”,以“几曲”形容琴声的曲折流转,以“高流”比喻琴声的高雅纯净,巧妙地将听者的心境与琴声相融合,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这里的“清客心”不仅指琴声的清澈,更暗含了听者在琴声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宁静。
次句“恍疑风雨夜龙吟”,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琴声与自然界的风雨声、龙吟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壮丽的听觉体验。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暗示了琴声具有激发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力量。
后两句“子期一去无人会,寂寞谁传太古音”,借用了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表达了知音难觅的感慨。子期是历史上著名的知音,而在这里,诗人将自己比作子期,表达了对真正理解自己琴艺和情感的人的渴望。同时,“寂寞谁传太古音”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意味着真正的艺术和情感表达需要有人能够理解和传承,否则就会被遗忘在历史的长河中。
整体而言,《听琴》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听琴时的美妙体验和对知音的渴望,同时也触及了艺术传承与理解的主题,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
何处惊人,猛抬头正是,玉手推窗。
盈盈半身欲度,云里衣裳。
粉垣高峙,碍东风、扑落余香。
看只有,无情杨柳,时时披拂明妆。
分付花骢解意,到留连人处,莫谩嘶忙。
知他恣情指点,意在谁行。
徐听小语,又风筝、搀响檐廊。
安得似,归飞燕子,随风挨入雕梁。
道人飞来朗风岑,玄都上下三青禽。
榑桑已作青海断,鳌丘又逐罗浮沉。
初见蜍精生月腹,前身捣药㜑娑阴。
还仙服食终恍惚,天上仙骸成积林。
手持女娲百炼笛,笛中吹破天地心。
天地心,何高深,八千岁,无知音。
东海水,枯沃焦,神工无处寻天瓢。
松陵太平守,闵民苦疾呼。
邓师诛寇妖,诛跛妖,役丁甲,蚩尤鼓风旗倒搜,插龙龙走白龙潭,迅霆夜擘干将匣。
于乎县令不积薪,将军不拜井。
炉烟一穗达丹诚,三日甘霖云万顷。
君不见漕家粮船星火急,瓜州渡头河水涩。
苍天苍天不悔祸,海民尽作枯鱼泣。
邓师鬼工烦叱诃,稻田粒粒真珠多。
松陵太守报新政,和气化作击壤尧民歌。
淞租一百五十万,比似他邦十倍过。
不是乘除嬴缩妙,催科下下阱人多。
白□红鲜百万艘,张侯三法独称优。
黄堂赏罚明惩劝,彩帐旌功第一寿。
道不拾遗户不关,田莱尽辟驿桥完。
金陵天使如相问,此是薄乡好宰官。
风云有路开骐骥,枳棘无巢宿凤凰。
东阁相君为座主,便从玉笋立朝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