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四散。似火簇骊珠,烧空璀灿。
沸耳鹧鸪,三月风光蛮春晚。交龙衔烛冲霄半。
更旁缀、鳌灯千万。越王台下,餐霞吸露,送寒迎暖。
又见。波罗古庙,临巨澥、撩起蛰虬宵战。
标夺赤城,甲楮云绵烟丝乱。庭燎高举诸仙宴。
酌手盏、琼浆酬劝。侑觞绛树,双声莺簧调转。
天花四散。似火簇骊珠,烧空璀灿。
沸耳鹧鸪,三月风光蛮春晚。交龙衔烛冲霄半。
更旁缀、鳌灯千万。越王台下,餐霞吸露,送寒迎暖。
又见。波罗古庙,临巨澥、撩起蛰虬宵战。
标夺赤城,甲楮云绵烟丝乱。庭燎高举诸仙宴。
酌手盏、琼浆酬劝。侑觞绛树,双声莺簧调转。
这首《绛都春》是清代杨玉衔所作,以吴亮侪的木棉图为背景,描绘了一幅绚烂多彩的春日画卷。
开篇“天花四散”,以“天花”比喻木棉花瓣飘落的情景,如同火焰簇拥着珍珠,照亮了天空,展现出一种璀璨夺目的美。接着,“似火簇骊珠,烧空璀灿”,进一步渲染出木棉花盛开时的热烈与辉煌。
“沸耳鹧鸪,三月风光蛮春晚”,通过鹧鸪的鸣叫和春末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氛围。紧接着“交龙衔烛冲霄半”,想象两条龙衔着烛光直冲云霄,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神秘色彩。
“更旁缀、鳌灯千万”,描述周围点缀着无数的鳌灯,增添了节日般的热闹气氛。接下来“越王台下,餐霞吸露,送寒迎暖”,描绘出一幅仙境般的场景,越王台下的仙人们在餐霞吸露,迎接寒暖交替的季节变化。
“又见。波罗古庙,临巨澥、撩起蛰虬宵战”,描述波罗古庙前,巨大的海面上,仿佛有沉睡的蛟龙被唤醒,进行着夜间之战,充满了神秘与力量的交织。
“标夺赤城,甲楮云绵烟丝乱”,形容木棉花的枝条如同赤城山般挺拔,与云雾缭绕的景象相映成趣,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和谐。
最后,“庭燎高举诸仙宴。酌手盏、琼浆酬劝。侑觞绛树,双声莺簧调转”,描绘了一场仙人的宴会,高举的庭燎照亮了宴会现场,仙人们举杯畅饮,琼浆美酒,乐声悠扬,充满了欢乐与祥和的气氛。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绘了木棉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以及围绕其展开的神话传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浪漫情怀。
恶木经年岁,空烦匠石寻。
远看千丈势,不借一枝阴。
雨露恩多及,风霜力少任。
终惭松与柏,岁晚在高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