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复池上游,秋意忽已繁。
卧柳半死生,枯荷自翩翻。
忆昔载后车,逍遥临中园。
观鱼有纵辨,运斤契忘言。
岂独岁月晚,正伤离别魂。
人遐室空迩,幽兴谁与论。
不复池上游,秋意忽已繁。
卧柳半死生,枯荷自翩翻。
忆昔载后车,逍遥临中园。
观鱼有纵辨,运斤契忘言。
岂独岁月晚,正伤离别魂。
人遐室空迩,幽兴谁与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季经过临波亭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首句“不复池上游”,点明诗人不再像过去那样在池边漫步,流露出一种物是人非的感慨。接着,“秋意忽已繁”一句,以秋天的景象渲染氛围,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卧柳半死生,枯荷自翩翻”两句,通过描写池边柳树的生机与枯萎,以及枯荷的飘摇,形象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生不息与衰败更替,同时也隐喻着人生的起伏和无常。
“忆昔载后车,逍遥临中园”回忆起往日的悠闲时光,诗人曾驾车游园,自由自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观鱼有纵辨,运斤契忘言”则描绘了诗人观察鱼儿游动时的闲适心情,以及挥斧砍木时的专注忘我,这两幅画面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平和。
“岂独岁月晚,正伤离别魂”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离别的哀愁,岁月的晚来不仅仅是自然规律的体现,更是人生离别之痛的象征。
最后,“人遐室空迩,幽兴谁与论”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即使身处近处,却无人能理解他内心的幽思,表达了深深的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过往生活的深情回忆,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离别之痛以及内心孤独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童童山上松,条条风中柳。
四时一以化,贞脆随所守。
人生天地间,苦无金石寿。
阴阳不停驭,霜露变林薮。
小人羡荣利,志士耻升斗。
余生三十年,碌碌犹奔走。
探海斩妖蛟,利剑不在手。
侧身视风尘,哀歌对樽酒。
明月写素心,孤云结良友。
曾许稷契俦,羞居管晏后。
进未奋功名,退非耕畎亩。
一身半浮沉,百年任休咎。
今古浩无涯,悠悠叹白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