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连弱水不可渡,山似妙高知几寻。
得雨僧分香积饭,行檀人施袅蹄金。
重新佛屋龙天喜,已退魔军岁月深。
老去愿随君共隐,谁能拥膝更长吟。
门连弱水不可渡,山似妙高知几寻。
得雨僧分香积饭,行檀人施袅蹄金。
重新佛屋龙天喜,已退魔军岁月深。
老去愿随君共隐,谁能拥膝更长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庄严的寺庙景象,充满了对佛教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宝顶寺的环境与氛围刻画得栩栩如生。
首联“门连弱水不可渡,山似妙高知几寻”运用了象征手法,弱水象征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妙高山则代表了高远的精神境界。这两句既描绘了寺庙所处的自然环境,也暗喻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高深。
颔联“得雨僧分香积饭,行檀人施袅蹄金”描绘了寺庙中的日常情景。僧人们在雨后分享香积饭,行檀人则施舍金银,这些细节展现了寺庙中和谐、慈悲的氛围,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颈联“重新佛屋龙天喜,已退魔军岁月深”表达了对重建佛屋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修行的持久性。龙天之喜,意味着得到了神灵的庇佑;魔军的退却,则象征着邪恶力量的减弱,修行者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尾联“老去愿随君共隐,谁能拥膝更长吟”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与友人共同修行的渴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是对精神自由和心灵纯净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
山城秋早,听画角吟风,晓来声咽。
梦断华胥人乍起,冷浸一天霜月。
灏气参横,尘埃洗尽,玉管濡冰雪。
兴来吟咏,灵均谁谓今绝。
闻道潇洒王孙,对黄花清赏,喜延佳客。
一坐簪缨谭笑处,全胜东篱山色。
酒兴云浓,诗肠雷隐,饮罢须臾设。
醉归凝伫,此怀还与谁说。
笑花神较懒,似忘却、趁清明。
更油幄晴悭,箬庵寒浅,湿重红云。
东君似怜花透,环碧ㄓ、遮住怕渠惊。
惆怅犊车人远,绿杨深闭重城。香名。谁误娉婷。
曾注谱、上金屏。问洛中亭馆、竹西鼓吹,人醉花醒。
且莫煎酥涴却,一枝枝、封蜡付铜瓶。
三十六宫春在,人间风雨无情。
天基佳节后。又诗咏嵩生,贤歌天佑。千龄运非偶。
庆一堂风虎,云龙感召,相门华胄。
盛少屈、一钱太守。
听吏歌、一径棠阴,民颂两岐麦秀。知否。
海峰天柱,道骨仙风,总天所授。席虚机右。
金瓯下,署名久。
伫泥封飞下,沙堤归去,指日家声复旧。
年年献、金鉴千秋,玉卮万寿。
西风引袂凉云起,鸳桨扶船浮绿水。
露沁花脂茜粉香,满柄蜂芒刺葱指。
红绡半妥金钏明,堤上玉郎窥唱声。
湘中暮雨欢期失,各自东西空目成。
船荡波心烟漠漠,归路花从唱边落。
绿艳红妖江水深,水底灵均应不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