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几事少,问俗驻林丘。
卫骑森严减,炉烟叆叇浮。
鸟啼香界古,花缀梵筵幽。
野径春风引,轻铺细草柔。
无为几事少,问俗驻林丘。
卫骑森严减,炉烟叆叇浮。
鸟啼香界古,花缀梵筵幽。
野径春风引,轻铺细草柔。
这首诗描绘了云林寺的宁静与庄严氛围。首句“无为几事少”,以“无为”二字开篇,暗示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接着“问俗驻林丘”则表明诗人在此地寻求心灵的归宿,远离尘嚣,静观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卫骑森严减,炉烟叆叇浮”两句,通过对比,展现了云林寺内外环境的差异。卫兵的减少象征着安全与宁静,而炉烟的升腾则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祥和的氛围。这里运用了视觉与嗅觉的双重描写,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缕缕烟雾中蕴含的禅意。
“鸟啼香界古,花缀梵筵幽”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鸟鸣声在古老的香界中回荡,花朵点缀在梵筵之上,增添了庄严与神圣的气息。这里的“古”与“幽”字,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古老与深邃,也暗喻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
最后,“野径春风引,轻铺细草柔”以春风轻拂野径、细草柔软生长的画面收尾,既体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也寓意着生命与希望的延续。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云林寺的静谧、庄严与生机勃勃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那份超然物外的宁静与美好。
念昔为吏日,朝夕羡人閒。
解印出公府,翛然若归山。
衡茅三亩居,无客门常关。
早眠而起晏,永日或不冠。
故人远寄酒,为致一醉欢。
我亦领其意,呼儿具杯盘。
长閒贫亦好,安用朱其轓。
我生本蓬荜,久已傲饥寒。
山羊卷酥如切玉,剪毛胡羊花作肉。
烛前醉客淋漓时,山泉更煮如珠粟。
深泥三尺归不记,日到床前初睡足。
尔来七日战寒热,朝饭斋糜不盈掬。
客来但办君且去,卧听涓涓雪消屋。
因山事严京兆出,十驿人人如在目。
驼裘便面行野时,晴郊已动陈根绿。
居人怜客千里来,扫堂为客致酒杯。
夜阑再拜客辞去,尊前美人不成舞。
阳关八叠倒玉船,销魂此地自年年。
船头旂竿船尾柂,南游江海北长安。
长亭出城十馀里,柳边人家饭游子。
少年此地几经过,白头相逢可奈何。
罢官卧穷巷,值此云物稠。
连延经旬雨,城市欲行舟。
柱础变坳塘,瓦沟成暴流。
萧然残暑退,寒事戒衣裘。
老人朝睡足,起坐梳白头。
呼童饬晨餐,薪湿爨妇愁。
洗我朱提杯,不复具肴羞。
一觞已径醉,万事良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