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宿洪岩寺》
《宿洪岩寺》全文
宋 / 艾性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形枯面冷住山人,彷佛钱塘老惠勤。

寺窭不充黄粟饭,佛寒添绣碧苔纹。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灭夜将分。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宿hóngyán
sòng / àixìng

xíngmiànlěngzhùshānrén仿fǎngqiántánglǎohuìqín

chōnghuángfànhántiānxiùtáiwén

qiūshēngmáosānjiānsōngyánshùyún

jiáocàixūnxiāngqīngjiǔdēngmíngláijiāngfēn

注释
形枯面冷:形容面容憔悴、神情冷漠。
住山人:居住在山中的隐士。
彷佛:犹如,好似。
钱塘老惠勤:指代一位名叫惠勤的钱塘地区的僧人。
寺窭:破旧简陋的寺庙。
黄粟饭:糙米饭。
佛寒:佛像显得冷清。
绣碧苔纹:绿色苔藓仿佛绣在佛像上。
秋声:秋天的风雨声。
茅屋:简陋的草屋。
野色:野外的景色。
松岩:松树和岩石。
嚼菜:咀嚼蔬菜。
薰香:散发香气。
清语:清淡的谈话。
夜将分:夜深将近。
翻译
面容枯槁的山居之人,就像钱塘的老惠勤。
寺庙简陋,连糙米饭都难以供应,佛像在冷寂中增添了几丝绿苔的图案。
秋天的雨打湿了三间茅屋,野外松岩间的云雾缭绕。
他们在咀嚼蔬菜时散发出香气,长久地交谈,直到深夜,只有一盏灯忽明忽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山林的高僧或道人的生活状态,通过对环境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精神境界的深刻感悟。开篇“形枯面冷住山人”一句,便塑造出一位面容清癯、神情淡漠的山中隐者形象,与钱塘老惠勤相提并论,传达了诗人对这类超脱尘世、专注内在修为之人的敬意。

寺庙生活的简朴与清贫通过“寺窭不充黄粟饭”得以体现,而“佛寒添绣碧苔纹”则透露出冬日寺院中的寂静与神圣。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和对物质生活淡泊的心态。

“秋声茅屋三间雨,野色松岩几树云。”两句描绘了一幅深山秋雨图景,茅屋在细雨中显得更加幽静,而远处的松林与流动的云彩,则增添了画面之中的生动感。这里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

“嚼菜薰香清语久,一灯明灭夜将分。”这一段落中,诗人通过嚼食野菜、薰香等日常生活细节,以及一盏油灯在黑夜中的闪烁,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同时,这些平淡而又充满哲理的情景,也映照出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珍视以及对永恒与寂灭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生动的画面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以及他对自然、生命和精神世界的独到见解。

作者介绍

艾性夫
朝代:元

猜你喜欢

咏古四首·其一

相士如相马,灭没深天机。

区区铜马法,徒识牝与骊。

人言当涂公,恶人知其微。

如何许邵语,受之不复疑。

知人固不易,人亦未易知。

媸妍在水镜,铅粉徒自欺。

孰为仁义人,未假已不归。

伯乐不可作,思与曹瞒期。

(0)

次韵德符曾家池上四诗·其四

真乐油油波底鳞,相从款款波上萍。

雁奴燕子社前后,玉树鲜风吹晚庭。

(0)

咏项籍庙二首·其一

曾被秦人笑沐猴,锦衣东去更何求。

可怜瞭瞭重瞳子,不见山河绕雍州。

(0)

寄崔闲

道合何妨过虎溪,高山流水是相知。

与君一别无多日,梦到琅然夜榻时。

(0)

稍霁二首·其二

霪霖霾昼夜,积潦接郊郛。

小艇家家有,危椽处处扶。

稍晴人共喜,却暖鸟争呼。

海若一何暴,几翻天地枢。

(0)

次韵王介甫金陵怀古四首·其三

楚贡来迟诡问江,汉收群策士心降。

一言已重黄金百,再见仍蒙白璧双。

漂客脱身甘马革,老儒投笔谢书窗。

岂知三阁酣诗酒,浩唱庭花倒玉缸。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曾琦 罗家伦 朱德 叶圣陶 程天放 冯友兰 张大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