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鸟相酬声沸天,治平重著一啼鹃。
鸳鸾鸥鹭无栖处,缄口于今三百年。
两鸟相酬声沸天,治平重著一啼鹃。
鸳鸾鸥鹭无栖处,缄口于今三百年。
这首诗描绘了两只鸟儿相互应和的场景,声音响彻云霄,唤起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回忆。诗人王荆公(即王安石)通过"治平重著一啼鹃"这一句,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即使在和平时期,单一的杜鹃啼鸣也显得格外触动人心。接下来,诗人提到鸳鸯、鸥鹭这些象征吉祥的水鸟无处栖息,暗示了时局动荡,连这些原本安宁的生物也失去了安居之所。最后,诗人感慨万分,表示从那以后已经过去了三百年的缄默无声,暗寓历史的沉寂与哀叹。整首诗以自然景象寓言人事,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
往时濯足潇湘浦,独上九疑寻二女。
苍梧之野烟漠漠,断垄连冈散平楚。
暮年伤心波浪阻,不意画中能更睹。
燕公侍书燕王府,王求一笔终不与。
奏论谳死误当赦,全活至今何可数。
仁人义士埋黄土,祗有粉墨归囊褚。
楼影侵云百尺斜,行人楼上忆天涯。
情多自悔登临数,目极应惊怅望赊。
一曲平芜连古树,半分残日带明霞。
潘郎何用悲秋色,祇此伤春发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