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北新秋,城南古寺,乱壑喧豗激濑。
爱虎落三间,渔蛮一带。
林际绀殿银墙,绣经幡、风定天花洒。
时来樵语,遥黏僧磬,暗添幽籁。门外。愁如海。
有野蔓荒榛,丛祠破冢。闪石竹罗裙,多年色坏。
砌就苍凉景色,到路黑、灯青啼百怪。
只静侣、掩住禅关,日看国山螺黛。
潭北新秋,城南古寺,乱壑喧豗激濑。
爱虎落三间,渔蛮一带。
林际绀殿银墙,绣经幡、风定天花洒。
时来樵语,遥黏僧磬,暗添幽籁。门外。愁如海。
有野蔓荒榛,丛祠破冢。闪石竹罗裙,多年色坏。
砌就苍凉景色,到路黑、灯青啼百怪。
只静侣、掩住禅关,日看国山螺黛。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城南古寺的凄美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潭水北岸初秋的宁静与寂寥,城南古寺周围杂乱山谷中水流的喧嚣与激荡。通过“虎落三间”、“渔蛮一带”的描述,展现出一种远离尘嚣的原始野趣。林间的绀殿银墙,绣经幡在风中定格的花瓣洒落,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时而传来樵夫的对话声,与远处僧人的磬声交织,增添了几分幽静与神秘。
门外的世界仿佛一片愁海,被野蔓、荒榛、丛祠和破冢所覆盖,色彩逐渐褪去,只剩下岁月的痕迹。石竹如同罗裙,在时间的侵蚀下颜色变得黯淡。古老的寺庙周围,苍凉的景色与昏暗的灯光交织,夜幕降临后,各种奇异的声音此起彼伏,增添了夜晚的神秘感。
然而,尽管环境如此荒凉,却有一股静谧的力量,仿佛能掩盖住禅关的喧嚣,让诗人得以静心观赏国山螺黛般的美景。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节描写,展现了深秋季节古寺的独特魅力,以及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和谐共存。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