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席以韵课诸生东斋诸物·其一远山笔架》
《即席以韵课诸生东斋诸物·其一远山笔架》全文
元 / 刘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何物能支笔万钧,案头依约远山痕。

灯横烟影隐犹见,秋入霜毫势欲吞。

掌上三峰看太华,人间一发是中原。

中书未免从高阁,不向林泉怨少恩。

(0)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笔架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微妙关系的思考。

首联“何物能支笔万钧,案头依约远山痕”,以“笔万钧”夸张地形容笔的重量,暗示笔架需具备强大的支撑力。而“远山痕”则借指笔架的形状仿佛远山之轮廓,既具实用性又富有艺术美感,体现了古人将自然之美融入日常生活的智慧。

颔联“灯横烟影隐犹见,秋入霜毫势欲吞”,进一步描绘笔架在特定情境下的形象。灯下之影与烟雾交织,虽隐犹现,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神秘的氛围。而“秋入霜毫”则暗示笔尖如霜,不仅触感细腻,更象征着秋天的肃穆与深沉,赋予笔架以季节性的意象。

颈联“掌上三峰看太华,人间一发是中原”,通过对比的手法,将笔架上的三座小山峰与太华山(古代名山)相提并论,表现出对笔架小巧精致却蕴含宏大景象的赞叹。同时,“人间一发是中原”则将笔架与广阔的中原大地联系起来,强调了小小笔架所承载的广阔视野和深远意义。

尾联“中书未免从高阁,不向林泉怨少恩”,则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思考。中书,可能暗指文人或官员,高阁代表权力与地位,林泉则象征隐逸生活。诗人似乎在说,即使身处高位,也不应忘记内心的追求与自然的亲近,不应因外界的期望而感到不满或抱怨。这不仅是对笔架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笔架这一日常物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艺术美以及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

作者介绍
刘因

刘因
朝代:元   字:梦吉   号:静修   籍贯: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   生辰:1249~1293

刘因(1249~1293) 元代著名理学家、诗人。字梦吉,号静修。初名骃,字梦骥。雄州容城(今河北容城县)人。3 岁识字,6岁能诗,10岁能文,落笔惊人。年刚20,才华出众,性不苟合。家贫教授生徒,皆有成就。因爱诸葛亮“静以修身”之语,题所居为“静修”。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应召入朝,为承德郎、右赞善大夫。不久借口母病辞官归。母死后居丧在家。至元二十八年,忽必烈再度遣使召刘因为官,他以疾辞。死后追赠翰林学士、资政大夫、上护军、追封“容城郡公”,谥“文靖”。明朝,县官乡绅为刘因建祠堂。 
猜你喜欢

次韵荅天台杨景羲拟杜陵曲江体五首·其三

百川赴海海不满,志士意长日月短,金丹九转成功晚。

台山采药听清猿,剩欲投簪寄閒散。

(0)

杭川八景·其四七里春涛

滚滚桃花浪拍空,茫茫东去势何雄。

禹门三级浑如许,应有潜鳞此化龙。

(0)

题梅花太极图十首·其五含春待放

行到湖边处士家,春风篱落近晴沙。

应将綵笔题新句,直待满林飞雪花。

(0)

南山紫云山居·其六

绝壑开阑槛,遥峰展画图。

雪翻僧供钵,云绕佛香炉。

接板桥横涧,连筒水入厨。

杖藜行药去,九节得菖蒲。

(0)

送渭清远上人谒虞学士求墓志·其二

九重阊阖向来人,五色芙蓉已后身。

一代文章来绝世,千年道德在坚珉。

(0)

送圆侍者还平江承天寺

承天寺里圆侍者,特地河边别故人。

挂席风生海门树,换船日出扬子津。

西山负郭连青朵,南浦行歌采白蘋。

好在玉堂柯博士,老夫同郡发如银。

(0)
诗词分类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诗人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封彦卿 乐昌公主 孙偓 刘羲叟 畅诸 吕让 裴耀卿 阎济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