蠡浦急兮川路长,白云重兮出帝乡。
平原忽兮远极目,江甸阻兮羁心伤。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
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
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
蠡浦急兮川路长,白云重兮出帝乡。
平原忽兮远极目,江甸阻兮羁心伤。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
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
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
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
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
此诗《应令诗》由南北朝时期梁元帝萧绎之子萧纲所作,描绘了一幅壮阔而哀婉的画面。诗人站在蠡浦边,面对着悠长的川路,白云缭绕的帝乡,展开了一段深沉的情感之旅。
首句“蠡浦急兮川路长”,以急流和漫长的道路起笔,营造出一种紧迫感和辽阔的背景。接着,“白云重兮出帝乡”一句,将视线引向了远方,帝乡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增添了几分神秘与遥远。
“平原忽兮远极目,江甸阻兮羁心伤”两句,诗人通过广阔的平原和阻隔的江甸,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忧伤。远眺无尽的平原,心中不禁涌起对远方的思念与牵挂。
“树庐岳兮高且峻,瞻派水兮去泱泱”描绘了庐岳的雄伟与派水的浩渺,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向往与追求。
“远烟生兮含山势,风散花兮传馨香”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了烟雾与山势的和谐,以及风吹过时花香四溢的美妙景象,为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美好。
“临清波兮望石镜,瞻鹤岭兮睇仙庄”两句,诗人站在清澈的水面旁,遥望石镜,又看向鹤岭与仙庄,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望邦畿兮千里旷,悲遥夜兮九回肠”则转向对国家与故乡的思念,千里之外的国土空旷,夜晚的思绪如九曲回肠般缠绵悱恻。
最后,“顾龙楼兮不可见,徒送目兮泪沾裳”表达了对失去的权力与地位的哀叹,只能徒劳地远望,泪水沾湿衣裳,充满了无奈与悲伤。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天地与复杂情感时的深刻思考与感慨,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个人命运与国家未来的忧虑,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深远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