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屏迹三首·其一》
《屏迹三首·其一》全文
唐 / 杜甫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

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

村鼓时时急,渔舟个个轻。

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

(0)
注释
用:坚守。
拙:笨拙。
存:坚守。
吾道:自己的道路。
幽居:独自居住。
近:接近。
物情:自然之理。
桑麻:农作物(桑树和麻)。
深雨露:深深的雨露滋养。
燕雀:燕子和麻雀。
半生:大半生。
村鼓:村庄的鼓声。
时时:不时。
急:急促。
渔舟:渔船。
个个:每个。
杖藜:持藜杖。
白首:白头。
心迹:心境。
双清:清澈无杂。
翻译
我用笨拙的方式坚守自己的道路,独自居住接近自然之理。
桑麻在深深的雨露中生长,燕雀一半的生命在此度过。
村庄的鼓声不时急促,渔船上的人们驾船轻盈。
我持藜杖直到白头,心中所想与世无争,心境清澈。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田园生态美和隐逸情怀的诗篇。诗人通过“用拙存吾道,幽居近物情”表达了自己选择了一种简单而淡泊的生活方式,与大自然亲近,以此来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纯净。这份对于自然界的热爱和融入,从“桑麻深雨露,燕雀半生成”中可以感受到,那些细小的事物,如桑树和麻秧的生长,以及燕子和雀鸟的繁衍,都成为了诗人观察和欣赏的对象。

在这样的环境中,偶尔传来的“村鼓时时急”和“渔舟个个轻”的声音,也让诗人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这些声音不仅是外界生活的自然流露,更是诗人情感的触发点。

最后两句“杖藜从白首,心迹喜双清”则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的精神追求。他手持拐杖,头发已经斑白,却依然保持着一颗清净和宽广的心灵。这里的“双清”可能指的是心灵的清澈以及生活环境的纯净,这也正是诗人对于生活最深切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他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清晰。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朝代:唐   字:子美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生辰:712-770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猜你喜欢

曲肱吟·其一

中宵积翠白云连,韦曲真成尺五天。

飒飒松风常荐酒,依依山鸟似亲贤。

持家幸免四壁立,负郭何须二顷田。

知是炎蒸不相过,冱林深锁守朝烟。

(0)

游山和白沙晚酌韵十首·其十逍遥台

台峙逍遥隔一溪,世人相望自相迷。

峰头湿翠开仍合,云外红尘簇更低。

已辨渔舟擎独桨,更宜村酒挈双提。

掉歌乘兴杳然去,又逐轻鸥下紫泥。

(0)

闻云谷新成约何古林同居

伦子新成云谷窝,扫开骈翳待王何。

数来贤圣还能几,静后工夫岂在多。

不向炉前重作灶,任教门外可张罗。

呼童著意栽松竹,记取他年绿满阿。

(0)

同陈大巡宴饮于伦右溪樾森楼

越台春色映层峦,扶杖江头快一观。

元礼风裁闻海内,子方人物重朝端。

高情每注烟霞岛,逸驾遥归薜荔门。

犹自从容慰迂散,瓦瓶烧茗对温言。

(0)

题樾森楼四首·其三

回廊曲径暗相迷,云树箫深快一跻。

永夜帘栊长贮月,三城灯火尽闻鸡。

梦中奉晋成空幻,醉里风花未品题。

欲向楼头吹玉笛,银河如练女牛低。

(0)

铁桥

狂客狂来不费招,瑶池春宴夜闻箫。

醉馀不记归时路,犹跨青牛过铁桥。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石崇 王钦若 张柬之 崔骃 真可 严蕊 武平一 归庄 陈宝箴 李延年 王缙 郑光祖 沈梦麟 张翼 韩世忠 曹髦 唐廪 张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