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客狂来不费招,瑶池春宴夜闻箫。
醉馀不记归时路,犹跨青牛过铁桥。
狂客狂来不费招,瑶池春宴夜闻箫。
醉馀不记归时路,犹跨青牛过铁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狂放不羁的客人在瑶池春宴上聆听箫声后,醉意朦胧中跨过铁桥的情景。诗中充满了浪漫与幻想的色彩。
"狂客狂来不费招",开篇便以“狂客”自居,形象地刻画出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一个“狂”字,既是对人物性格的直接描述,也暗示了其行为举止的超脱世俗,无需他人邀请或引导,就能自然而然地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风采。
"瑶池春宴夜闻箫",将场景设定在春夜的瑶池盛宴之上,通过“瑶池”这一神话中的仙境,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而“夜闻箫”,则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雅致与神秘,仿佛在静谧的夜晚,悠扬的箫声飘荡在空中,引领着读者进入一个梦幻般的境界。
"醉馀不记归时路",描绘了主人公在享受美酒佳肴、聆听美妙音乐之后,因醉意而忘记了归途的情景。这种忘我沉浸的状态,不仅体现了宴会的吸引力,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由、无拘无束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犹跨青牛过铁桥",最后两句以“青牛”和“铁桥”为意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青牛,常被视为智慧与力量的象征;铁桥,则可能寓意着跨越现实与梦境的界限。整句诗通过这一奇特的场景,表达了诗人超越常规、追求精神自由的渴望。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展现了诗人独特的个性和对自由、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它不仅是一幅视觉上的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引导读者探索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领域。
菊黄萸紫,近重阳、天气秋光如洗。
怀燕占熊,还又应、崧岳生申时节。
玉女擎香,金仙持送,锦里欢声彻。
照人风度,满怀俱是冰雪。
那更千里江城,政成人化,比春生秋杀。
双凤云间御诏墨,将下十行新札。
黄阁亨衢,碧油重幕,稳复清毡物。
策勋归去,蟠桃犹许三窃。
山光堂下,恰催花雨过,韶华将半。
蝶舞回风莺度曲,暖响笙箫庭院。
泥轼仙翁,当时此夕,正梦投怀燕。
紫髯黄发,到今如此清健。
岂但风月平分,海沂千里,流得欢声遍。
屈宋江山,还助说,莫惜金荷频卷。
问寿何如,凤池三到,却放壶天晚。
赤松应待,挂冠归伴萧散。
垛翠云蓬远。
日鸟高、炎官直午,暑风微扇。
二六尧蓂开秀荚,跨海冰轮待满。
怪院落,笙箫如剪。
太乙然藜天际下,度卯金仙子,生华旦。
依日月,近云汉。
经时持橐明光殿。
问江乡年来有几,只君方见。
入座夫人难老甚,炯炯金霞照眼。
笑指点,琼舟权劝。
愿得调元勋业就,为红泉石磴轻轩冕。
归共作,赤松伴。
挽红留翠,为东皇、那住二分春色。
燕舞回风莺度曲,晴昼光生瑶席。
天女擎香,长庚入梦,还有飞仙谪。
方瞳方颊,玉壶清浸胸臆。
休问辟谷延年,介君眉寿,自有阴功□。
膝下鹓雏俱擢秀,争奋摩天云翼。
白雪声中,黄流影里,且放琼舟侧。
醉乡深处,兴来时拊金伏。
突屼金仙屋。
素秋沈、长空霁雨,万山如浴。
惊破元戎呼小队,来看飞泉喷玉。
正晚谷,清镜圆熟。
还是紫微初度至,对禅关,自奏长生曲。
留杖屦,倚松竹。
汉中念远眉休蹙。
问擎天拄地个,事只今谁独。
看领召环回鹢首,笑把江神要束。
任碾破,澄波新绿。
去了中兴台辅叶,挂貂蝉莫受风埃触。
归绿野,种瑶簌。
晓色收梅雨。
玉衡高、寒杓插午,月生银浦。
一片祥光横碧落,幻出新晴院宇。
拥阆苑、擎香天女。
簇引飞仙来瑞世,向鸟衣巷陌,生文度。
人物似,古怀祖。
履声合上尧阶去。
问如何低回计幕,蜀山深处。
金字催还知有日,且听尊前妙语。
更领略、双成歌舞。
愿借流三峡水,与君侯尽作流霞注。
觞百举,寿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