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尽翎毛,刺完花卉,生憎满帧春愁。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
济尼索绣鬘陀像,猛思量、此诺须酬。
砑缭绫,香要先熏,样要亲钩。
配匀五色长生缕,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
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
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
拓尽翎毛,刺完花卉,生憎满帧春愁。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
济尼索绣鬘陀像,猛思量、此诺须酬。
砑缭绫,香要先熏,样要亲钩。
配匀五色长生缕,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
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
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
这首《高阳台·绣佛》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绣佛的场景与情感。
词的开篇“拓尽翎毛,刺完花卉”,生动地展现了绣佛时的精细与耐心,翎毛与花卉的描绘,既展现了技艺的精湛,也暗示了对佛像的虔诚与敬畏。接着,“生憎满帧春愁”一句,巧妙地将绣佛的场景与个人的情感相融合,春愁二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更暗含了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寂寞。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则进一步揭示了创作过程中思绪的流转与复杂,每一次放下,都是为了再次拾起,这种反复的过程,既是技艺的磨练,也是心灵的洗礼。
“济尼索绣鬘陀像,猛思量、此诺须酬”表达了对佛像的尊重与承诺,绣佛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信仰的寄托与内心的呼唤。接下来的“砑缭绫,香要先熏,样要亲钩”,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绣佛的每一个步骤,从选材到制作,都充满了对完美的追求和对佛的敬仰。
“配匀五色长生缕,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则将绣佛与佛教的教义相结合,通过五色长生缕的搭配,联想到佛陀的过去生与未来生,体现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描绘了绣佛时的技巧与美感,飞针走线之间,展现出的不仅是技艺的高超,更是情感的细腻与温柔。
“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则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流露,面对旁人的询问,词人以微笑回应,这份平静与从容,是对自我情感的掌控,也是对创作过程的一种超越。
最后,“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以动态的画面收尾,幡盖随风飘扬,水月映照着空灵的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既是对绣佛过程的总结,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整首词通过对绣佛这一行为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技艺之美,更蕴含了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