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高阳台.绣佛》
《高阳台.绣佛》全文
清 / 陈维崧   形式: 词  词牌: 高阳台

拓尽翎毛,刺完花卉,生憎满帧春愁。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

济尼索绣鬘陀像,猛思量、此诺须酬。

砑缭绫,香要先熏,样要亲钩。

配匀五色长生缕,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

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

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

(0)
鉴赏

这首《高阳台·绣佛》是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词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绣佛的场景与情感。

词的开篇“拓尽翎毛,刺完花卉”,生动地展现了绣佛时的精细与耐心,翎毛与花卉的描绘,既展现了技艺的精湛,也暗示了对佛像的虔诚与敬畏。接着,“生憎满帧春愁”一句,巧妙地将绣佛的场景与个人的情感相融合,春愁二字,不仅描绘了季节的特征,更暗含了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寂寞。

“一事萦怀,才忘又到心头”则进一步揭示了创作过程中思绪的流转与复杂,每一次放下,都是为了再次拾起,这种反复的过程,既是技艺的磨练,也是心灵的洗礼。

“济尼索绣鬘陀像,猛思量、此诺须酬”表达了对佛像的尊重与承诺,绣佛不仅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信仰的寄托与内心的呼唤。接下来的“砑缭绫,香要先熏,样要亲钩”,细致入微地描绘了绣佛的每一个步骤,从选材到制作,都充满了对完美的追求和对佛的敬仰。

“配匀五色长生缕,记鸯摩夙业,迦叶前游”则将绣佛与佛教的教义相结合,通过五色长生缕的搭配,联想到佛陀的过去生与未来生,体现了对生命轮回的思考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䌥线飞针,盈盈分外纤柔”描绘了绣佛时的技巧与美感,飞针走线之间,展现出的不仅是技艺的高超,更是情感的细腻与温柔。

“狂夫悄问侬何愿,晕春酥、忍笑凝眸”则是词人内心世界的流露,面对旁人的询问,词人以微笑回应,这份平静与从容,是对自我情感的掌控,也是对创作过程的一种超越。

最后,“且添他,幡盖飘飏,水月空幽”以动态的画面收尾,幡盖随风飘扬,水月映照着空灵的世界,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既是对绣佛过程的总结,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抒发。

整首词通过对绣佛这一行为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技艺之美,更蕴含了深邃的情感与哲理,是一首富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作者介绍
陈维崧

陈维崧
朝代:清   字:其年   号:迦陵   籍贯:宜兴(今属江苏)   生辰:1625~1682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
猜你喜欢

别徐茂吴·其二

不向天门走马,只来松舍烹鱼。

飞得青城宝剑,长干露出芙蕖。

(0)

题画

江头欲雨不雨,水面无风自风。

日脚倒射江底,莎青树绿波红。

(0)

元夕

湖南湖北雪初消,画鼓春幡总寂寥。

不是邻家灯火近,那知今夕又元宵。

(0)

题画扇

小桥流水带垂杨,倚仗柴门看夕阳。

浅色白云浓色翠,晓山一抹几般妆。

(0)

为沈幼玉题美人采花图·其一

朝笼轻霭暮笼霞,春入歌楼第几家。

逐伴女郎来斗草,数声啼鸟满园花。

(0)

春暮

春暮南溪花气香,乱蜂惊蝶不成行。

渔竿在手不须放,钓得鲤鱼三尺长。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刘程之 苏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