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三竿上翠屏,晓风五两下芦汀。
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
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
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漫听。
春日三竿上翠屏,晓风五两下芦汀。
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
沙觜潮回平雁迹,海门雨至带龙腥。
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漫听。
这首明代诗人张以宁的《长芦渡江往金陵》描绘了春天早晨的渡江景色。首句“春日三竿上翠屏”,写出了江面上春光初照,翠绿的山峦如屏风般映入眼帘,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刚升起不久。次句“晓风五两下芦汀”则描绘了微风吹过芦苇滩,五两(古代航船的风帆)随风飘动,暗示着行舟启程。
“水兼天去无边白,山过江来不断青”两句,进一步渲染了江面开阔,水天一色,连绵起伏的山峦映在江水中,色彩鲜明,富有动态感。接下来,“沙觜潮回平雁迹”,描述了潮水退去后,沙滩上留下大雁飞翔过的痕迹,增添了自然的宁静与生机。
“海门雨至带龙腥”一句,通过想象雨水带来一丝海洋的气息,仿佛龙的鳞片腥味,形象地描绘出江海交汇处的独特景象。最后一句“升平不复后庭曲,睡起渔歌烂漫听”,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世不再的感慨,以及对眼前渔歌生活的欣赏,透露出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渡江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和历史的沉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广南樵夫,淮西行者。明珠走盘,黄金出冶。
透影像兮凡圣罔得同尘,续光明兮家世自然不夜。
众星之拱斗之魁,百川之趋海之下。
弃钵袋而逃,提不起而恳招。
非风幡之摇,示即物之情超。
叶落归根兮来时无口,百千三昧兮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