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胡苇杭韵》
《次胡苇杭韵》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曾识清明上巳时,懒能游冶步芳菲。

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

双冢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

江南尚有馀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

(0)
翻译
曾经经历过清明上巳节的热闹,如今却懒于游玩赏花。
梨花凋零后刚下过雨,杜鹃鸟也不再啼叫,春天仿佛自行离去。
两座荒坟久无人祭扫,孤山日暮时分来访的客人稀少。
江南的春寒还未消尽,不要倚仗春风就脱去你的絮衣。
注释
曾:曾经。
识:经历。
清明: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或5日。
上巳:古时节日,通常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有踏青、洗浴的习俗。
游冶:游玩嬉戏。
梨花:白色花瓣的梨树花。
雨初过:刚刚下过雨。
杜宇:杜鹃鸟。
春自归:春天自行离去。
双冢:两座坟墓。
年深:时间长久。
人祭少:很少有人来祭拜。
孤山:指杭州西湖附近的孤山。
尚有:仍然有。
馀寒:残留的春寒。
褪絮衣:脱去棉絮衣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淡雅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开篇“曾识清明上巳时,懒能游冶步芳菲”两句,诗人回忆在过去清明节气的上巳日(农历每月的第五个戊日),自己懒散地漫步于春意盎然之中,感受着花草的芬芳。这里“懒能游冶”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怀,而“步芳菲”则捕捉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接着,“梨花半落雨初过,杜宇不鸣春自归”,诗人观察到梨花已经零落一半,大概是因为刚刚经历了一场春雨。杜宇,即杜鹃,不再啼叫,似乎也感知到了春天的气息自然而来。这两句通过对植物和动物行为的描写,传达了季节更迭与生命循环的哲理。

“双冢年深人祭少,孤山日晚客来稀”则转向了人事变化,诗人提到古墓(双冢)年岁已久,而人们对它们的祭祀也越来越少。孤立的山丘在傍晚时分,更显得冷清,因为来访者寥寥无几。这两句透露出了一种历史沧桑和人间冷暖的感慨。

最后,“江南尚有馀寒在,莫倚东风褪絮衣”诗人提醒人们,虽然春天已经到来,但江南地区仍然残存着一些寒意,不应急于放下温暖的絮衣,也不要倚赖和风。这里“馀寒”与“东风”相对,既是自然环境的写照,也象征了人心未完全融解的冷漠。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春日闲适与历史沧桑交织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和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自己对于自然、生命和时间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狱雨二首·其二

雨打潮门流海烟,随风散落凤城前。

愚臣独抱枯鱼泣,何日金鸡下九天。

(0)

徐汊即事四首·其一

窑头江水叉江头,捩柁挕纶雨不休。

琐屑漫相誇捷手,蛟龙局浅岂渠游。

(0)

望龟峰

曾会汪家贤弟兄,三年独见忽心惊。

顺风斜日飞帆度,三十六峰无限情。

(0)

陶子见过草亭遂以留云名之大书刻木我亭增色爰赋二诗酬陶亦兼自意·其二

茅亭自得陶公笔,尽日光芒动白虹。

山泽不烦通地气,片云时起墨花中。

(0)

传闻驾回有纪二首·其一

正月传闻大驾还,七日巳度居庸关。

铙歌拟续之回曲,塞外应添驻跸山。

(0)

楚山九日太华君同登

登高此日吾惟汝,把酒他年忆菊时。

酒剧江山聊自放,菊深风雨为谁迟。

谩于孔乐伤王赋,莫遣将归学宋悲。

转眼干戈西北异,楚云回首任支离。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