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翁未敢佚馀生,洗竹浇兰立课程。
辛苦谋身无瓮算,殷勤娱耳有瓶笙。
垆寒烧叶回春意,烛尽携书就月明。
一欠伸间分梦觉,何须它日曲池平。
秃翁未敢佚馀生,洗竹浇兰立课程。
辛苦谋身无瓮算,殷勤娱耳有瓶笙。
垆寒烧叶回春意,烛尽携书就月明。
一欠伸间分梦觉,何须它日曲池平。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即事二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秃翁未敢佚馀生”,诗人自称“秃翁”(秃头的老人),表明自己年纪已高,但仍不敢放松对生命的珍惜。这里透露出一种敬畏生命、珍爱时光的情怀。
“洗竹浇兰立课程”,则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学习、修身养性的场景。“洗竹”、“浇兰”都是清洁之意,象征着心灵的澄清和净化。"立课程"则表明诗人有着严于律己的生活态度和对学问的追求。
“辛苦谋身无瓮算”,这里“辛苦谋身”指的是为生计所作的努力,"无瓮算"意味着没有计算得失,只是尽力而为。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即在艰难中寻找生存的意义。
“殷勤娱耳有瓶笙”,"殷勤"指的是细心、周到,"娱耳"则是指给耳朵带来愉悦的声音。"瓶笙"通常指的是古代用竹子制成的乐器,这里可能暗示着诗人对音乐或自然之声的享受。
“垆寒烧叶回春意”,"垆寒"形容冬天的寒冷,"烧叶"则是取暖的行为。这里通过燃烧枯叶来取暖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渴望和对自然循环的感慨。
“烛尽携书就月明”,这两句描写了夜深人静时,蜡烛燃尽,诗人带着书籍在月光下继续阅读的情景。"烛尽"表达了时间的流逝,而"携书就月明"则展示了诗人的读书习文并未因为时间晚早而停止。
“一欠伸间分梦觉”,这里的"一欠伸间"形容夜深人静,偶尔翻身的瞬间。"分梦觉"则是说在这样的瞬间,梦境与现实交织,让诗人有了更深的感悟和醒悟。
“何须它日曲池平”,最后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脱的心态。"他日"指的是将来或别的时间,而"曲池平"则是说不必等到那时候,现实中的不平之事也能在心中得到平衡。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学习、艺术和超脱世俗的深刻理解。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泊明志、顺应自然的哲学思想,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热爱以及对精神世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