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
田家政用此时忙,不问儿童与翁媪。
五溪之俗殊江南,刀耕火种不知蚕。
劝农未有陶苏句,俗陋不改奚多谈。
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
田家政用此时忙,不问儿童与翁媪。
五溪之俗殊江南,刀耕火种不知蚕。
劝农未有陶苏句,俗陋不改奚多谈。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农村在麦收季节的繁忙景象。"南风吹动原头草,秧老麦收蚕向了",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田间劳作的生动画面,南风轻拂,麦浪滚滚,象征着丰收的到来,而蚕丝的收获也在此时进行。"田家政用此时忙,不问儿童与翁媪",强调了农事的重要性和农民的辛勤劳动,无论男女老少都投身其中。
接下来,诗人将江南地区与五溪之地进行了对比,指出五溪之地的农耕习俗与江南不同,那里的人们并不养蚕,"刀耕火种不知蚕",展示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最后,诗人感慨"劝农未有陶苏句,俗陋不改奚多谈",暗示尽管有陶渊明和苏轼等文人倡导农事,但这些地方的风俗依旧粗朴,难以改变,流露出对当地农俗未能提升的淡淡忧虑。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寓言式的表达,既赞美了农忙时节的田园风光,又揭示了农村生活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社会观察价值。
翰林诗百篇,发兴自斗酒。
同游八仙中,七者颜已厚。
迩来数百年,斯人那复有。
风流城东晁,四涨蔚称首。
之子乃其豪,异代得密友。
满腹贮诗书,妙意寓醪酎。
正使誉日新,位卑未为丑。
亭亭涧底松,不如园中柳。
芝菌冠众芳,其出木枯朽。
叫阍问大钧,得致君侧否。
少小尚奇伟,长年病莫兴。
折腰仕五斗,讵敢论好憎。
居然畏罪罟,局如履春冰。
每怀鹰隼翮,韝上看锋棱。
追随缙绅后,糠覈杂肴烝。
泮宫天下士,藉甚得儒称。
巍巍众峰上,跛足岂易凌。
朝廷重荐延,拔茅馀空胜。
公孙富经术,非子谁能胜。
坐见万顷波。
罂缶汲逾澄。
沛然下膏泽,蓊若翰云升。
勿云留滞,青史他年登。
洺之水兮,其流舒舒。
公之来兮,朱服熊车。
士元展骥,仲举题舆。
公之来兮,民斯乐胥。
洺之水兮,其流洋洋。
公之化兮,春雨秋阳。
袴襦颂洽,禾黍岁穰。
公之化兮,民斯悦康。
洺之水兮,其流弥弥。
公这去兮,旌旂旖旎。
父老攀辕,缙绅方轨。
公之去兮,瞻望徙倚。
洺之水兮,其流泄泄。
公之德兮,此邦所愒。
吏遵其画,人怀其惠。
公之德兮,久而弗替。
洺之水兮,其流活活。
公这名兮,兹其弥达。
翔于朝宁,骞于省闼。
公之名兮,莫我敢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