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峪秋深清且嘉,林疏墙外见人家。
授衣时节宵鸣杵,挝穗圃场午响耞。
终岁勤劳亦亟矣,九重安逸岂宜耶。
今朝所得殊前度,不为搜吟玩物华。
西峪秋深清且嘉,林疏墙外见人家。
授衣时节宵鸣杵,挝穗圃场午响耞。
终岁勤劳亦亟矣,九重安逸岂宜耶。
今朝所得殊前度,不为搜吟玩物华。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西峪的宁静与美丽,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首联“西峪秋深清且嘉,林疏墙外见人家”开篇即点明地点与季节,清幽的西峪在深秋时节展现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即便是稀疏的树林也能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美好,远处的人家更添了几分生活气息。
颔联“授衣时节宵鸣杵,挝穗圃场午响耞”进一步描绘了农事活动的场景。授衣时节,夜晚传来捣衣声,人们忙碌着准备冬衣;白日里,田间地头,农民们挥汗如雨,割穗、打谷,一片繁忙景象。这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农人劳作的辛苦与季节变换的自然规律。
颈联“终岁勤劳亦亟矣,九重安逸岂宜耶”则表达了对社会阶层差异的感慨。一年到头,农人辛勤劳作,而高居九重之上的统治者却享受着安逸的生活,这种对比引发了诗人对于公平与正义的思考。
尾联“今朝所得殊前度,不为搜吟玩物华”收束全诗,诗人感慨今日所见所感与以往不同,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更是对生活、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通过“搜吟”一词,体现了诗人不仅在欣赏自然之美,更在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西峪的秋景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劳动、社会公正的独到见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麻田老仙心炯炯,少有高风慕箕颍。
枕流漱石三十年,眸子瞭焉神更静。
忽然杖策海上来,至人道妙同尘埃。
达官贵侯竞招致,往无所欲谁嫌猜。
迩来一志从吾党,迹与孤云共天壤。
曹溪有路更攀跻,径蹑毗卢高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