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宣府岭头分,风捲边沙似白云。
千里金城为谁壮,可怜空驻羽林军。
大同宣府岭头分,风捲边沙似白云。
千里金城为谁壮,可怜空驻羽林军。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与苍凉之感,通过“大同宣府岭头分,风捲边沙似白云”两句,诗人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风光,将大同与宣府之间的山岭描绘得气势磅礴,而风卷起的边沙则如同飘动的白云,既展现了自然界的雄伟,也暗示了边塞的荒凉与辽阔。
接下来,“千里金城为谁壮”一句,诗人将目光投向了边塞的防御工事——金城,表达了对这些军事设施的赞叹,同时也暗含了对它们所保护的对象和存在的意义的思考。金城作为边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壮丽与坚固象征着国家的力量与决心,但在这句诗中,却以一个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对于金城真正价值的深思:这样的壮丽与坚固,究竟是为了谁而存在?
最后一句“可怜空驻羽林军”,则直接点明了边塞的现状与情感色彩。羽林军是古代皇帝的亲兵,代表着国家的精锐力量,然而在诗人看来,他们似乎只是徒有其表,驻守于此却无实际意义。这句诗充满了对边塞军人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牺牲与价值的深刻思考。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边塞的独特风貌与诗人深邃的思想情感。